快樂的魚寶寶
1.設境――生成主體參與情感:《快樂的魚寶寶》用幫助魚寶寶找媽媽的情境使幼兒產生了操作欲望,幼兒在情感驅動下自覺進入對操作對象的感知過程,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魚”是幼兒熟悉喜愛的動物,“找媽媽”是幼兒喜歡的游戲情節,都能使幼兒產生做一做、玩一玩的內在情感動機,主動參與認知活動。
2.激情――推進積極的認知體驗:幼兒扮演魚寶寶,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魚媽媽,體驗到了認知樂趣。為了躲避鯊魚,順利的把魚寶寶送回了家,幼兒收獲了成功的喜悅,也是在達成認知的同時發展了情感,推動了認知而獲得積極體驗。
3.導學――提供情感支持的環境氛圍:知識獲得的本身就是一種個性化的過程,也是一種創造性的過程。上面四個案例中,教師都是以提供材料、促進交流、增進合作、積極鼓勵的方法和策略,為幼兒創設安全、開放、自主的情感心理氛圍,在幼兒遇到認知能力與情感需要發生;中突的時候,給予積極的幫助和支持,使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成為深化個人體驗的創造性學習過程。
4.引用――鞏固認知行為,提升情感品質:這是一個獨立完整的數學活動“情感化”的終結環節,也是下一次活動的情感基礎。我們讓幼兒運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操作成果,通過遷移、分享、實踐,鞏固幼兒的數學認知行為,體驗成功和自信,從而形成對數學活動的持久熱情,培養數學思維和習慣。比如,幼兒在掌握顏色和形狀的特征,在這基礎上將“魚寶寶”這一介體脫離并轉為標記,并延伸到生活中相同形狀的物品上,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有助于其進一步深化對數學活動的情感體驗。
本次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通過讓幼兒幫魚寶寶找媽媽、變成魚寶寶、魚寶寶和鯊魚、魚寶寶找床這幾個游戲,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適宜的臺階,讓他們根據自身能力和愿望選擇適宜的操作表現方式,享受成功,體驗快樂,還可以在同伴交流中改進和完善學習成果,適合幼兒的主觀世界和內在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