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魚兒》問題與反饋的反思
曾經有文章從心理學角度這樣解釋有效提問,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教育學角度解釋教師的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提問。
今天我將結合中班美術活動《快樂的魚兒》中的問題與反饋來進行反思。
教師的有效提問必須緊扣目標重點,該活動的目標為:1、能用線條和色彩表現出不同魚的基本特征(即有魚頭、魚身、魚尾、魚鰭、魚眼、魚嘴等);2、嘗試用水草、水泡等表現海底世界。其重點就是幼兒能表現魚的基本特征。
在活動過程中,第一個環節是欣賞各種各樣的魚,觀察記錄魚的特征。出示各種魚的圖片,要求:請你選擇一種魚,仔細觀察這種魚的特征,并且用筆在紙上記錄下來。有的幼兒觀察仔細記錄了魚的基本特征,有的幼兒觀察到了魚的局部特征,甚至有的幼兒只是記錄了一個圓圈說是魚的身體。提問:你觀察記錄到的魚是什么樣子的?(該問題讓幼兒觀察、記錄基礎上進行講述,具有計劃性,為下一步做鋪墊。)繼續提問:這些魚都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教師在幼兒交流基礎上小結:魚都有頭、身體、尾巴、鰭、眼睛、嘴巴。(該反饋是幫助幼兒更清楚地認識到魚的基本特征。)繼續提問:這些魚又有什么不同?教師在幼兒交流基礎上小結:身體有大有小,有長有短,尾巴的形狀,顏色等都不一樣呢。
第二個環節是學畫“快樂的魚兒”。提問:誰愿意上來畫一畫快樂的魚兒?其他小朋友看看他是怎樣畫的?(照顧到幼兒的“點”與“面”。)提問:他畫的怎么樣?教師可以通過引答等方式引導幼兒清楚魚的基本特征,知道要畫在紙的當中,魚畫的大一些。繼續提問:你想畫的魚是什么樣子的?和你邊上的同伴說一說。教師走入幼兒當中傾聽,適當進行指導。
第三個環節幼兒自主繪畫。要求:請小朋友在紙上當中畫一畫快樂的魚兒,涂上漂亮的顏色,畫好以后可以想一想魚兒在哪里游戲,添畫上一些簡單的背景。幼兒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第四個環節欣賞、評價。提問:你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或者它好在哪里?引導幼兒在已有欣賞水平上結合魚的特征、色彩、背景進行欣賞點評。
以上的提問與反饋是我在原有教案基礎上進行反思與調整的結果,也在具體案例中體現出我對提問與反饋的一些認識,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有人說:“提問提得好,就像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幼兒思維的浪花。”怎樣有效的提問與反饋是我將不斷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