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的帽子》教案(通用3篇)
《小熊的帽子》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小班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這個集體,他們從被家長關愛逐漸過渡到要去關心同伴,這需要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小熊的帽子》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故事中,小熊急切地尋找著自己的帽子,最后當發現帽子成了雞寶寶溫暖的床時.非但沒有不高興,反而感到非常快活。小熊找尋帽子過程中,沿路遇到伙伴們的熱心幫助,這些情節都充分體現了“助人為樂”“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是孩子學習的好體裁。教材充滿童趣和愛心,讓幼兒在表演中學說簡單的交往語言,在情景中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二、活動目標:1、 觀察、理解小熊找帽子的有關情節,愿意說說故事中簡單的對話。2、 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三、活動準備:ppt、小熊公仔、角色胸飾、背景音樂。四、活動過程:一、導入(價值分析:認識角色,引出主題)1、出示小熊:今天我帶來了一個胖乎乎的朋友,它是誰?(引導幼兒跟小熊打招呼)2、出示小熊的帽子,看一看、說一說,感受帽子的漂亮和溫暖。二、觀察理解、體驗表達(價值分析:觀察畫面,了解小熊丟帽子、找帽子、送帽子的故事情節,通過說說對話、演演角色,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圖一:1小熊帶著它最喜歡的帽子出門了,突然,怎么了?(播放風聲)2、大風把小熊的帽子吹走了,小熊心里的感覺怎么樣呢?(引導幼兒觀察小熊的表情)3、小熊可著急啦,它決定去找自己的帽子。●圖二、三、四:1、小熊走啊走,看到了誰?小青蛙對小熊說:“風這么大,你要到哪兒去啊?”小熊會怎么說呢?(畫外音:我要去找帽子,你愿意陪我嗎?)2、畫外音:好啊,雞媽媽正在孵小雞,我正要去給它送點心,我們邊走邊找吧!3、兩個朋友走啊走,又碰到了誰?(小松鼠)4、教師扮演小松鼠,啟發幼兒說說小熊和小松鼠之間的對話。●圖五:三個朋友一起走啊走,咦,怎么了?小熊的帽子在誰那里?●圖六:小雞住在小熊的帽子里,感覺怎么樣啊?(引導幼兒觀察小雞的表情,說說小雞寶寶住在帽子里的感受)●圖七:小熊的帽子變成了雞寶寶溫暖的小床,小熊會想什么呢?●圖八:1、小熊把帽子送給了雞寶寶,它沒有了帽子,怎么辦呢?2、觀察小熊的變化,說說小熊有了新帽子后的感受。三、完整閱讀(價值分析: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感受助人的快樂。)1、讓我們一起來講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2、完整欣賞故事。
《小熊的帽子》教案 篇2
幼兒園小班早期閱讀教案《小熊的帽子》
小熊戴著粉紅色的帽子出去玩,一陣風吹來,把小熊的帽子吹 跑了。小熊要去找帽子,正巧遇到小青蛙。
小熊說:“風把我的帽子吹跑了,你愿意幫我去找帽子嗎?”
小青蛙說:“行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蘑菇去當點心,我們邊走邊找吧。”走啊走啊,他們遇見了小松鼠。
小熊說:“風把我的帽子吹走了,你愿意陪我去找帽子嗎?
小松鼠說:“好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傘去呢,我們邊走邊找吧!”他們走啊走,突然小熊發現了粉紅色的帽子。帽子在地上,兩只小雞住在帽子里。
雞媽媽說:“多虧了這頂帽子,要不然,我的寶寶們會著涼的。
小熊采了一片葉子戴在頭上。呵呵,小熊又有新帽子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理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能正確的翻閱圖書,并愿意大膽的講講、演演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評價:
第一條目標定位單獨看比較的合理,既有故事情節的認知也有情感態度,比較的整合。但是從教師還想融合翻閱的學習和講述表演的能力,那還需要上下調整。
第二條目標中“能正確的翻閱圖書”在過程中涉及的不多,因為以大圖書閱讀為主,而且“正確”是指什么,不太明確。
調整:1、學習有序翻閱圖書,了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2、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扮演角色,表演情節感知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角色頭飾、錄音故事比較的充足,也都是能為目標達成服務的。
錄音:在孩子還沒有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閱期老師可以調整為教師當場講述故事,根據孩子的行為來調整翻閱的間隔速度。如果孩子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閱了,那么可以用錄音來統一翻閱速度,這是個別的能力弱的孩子老師可以正對性的幫助了。
活動現場記錄:
一、大圖書閱讀
(一) 翻開第一幅:
師:你看到了什么?
幼1:小熊,小熊好像拿著帽子。
師:那帽子怎么了?
幼2:被風吹了。
幼3:他的帽子被風吹走了。
師:那怎么辦?
幼4:買一個。
幼2:浪費錢的。
師:對,買一個浪費錢,那怎么辦?
幼1:去找。
師:小熊的想法和你一樣,他要卻找帽子。
(二)翻開第二、三幅
師:小熊遇到了誰?會說什么呢?
幼:小青蛙。
師:會對小青蛙說什么?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嗎?
幼2:沒有
師:小熊還會怎么說?(是自己接著說)你能幫我一起找嗎?
幼:好的。
師拿出角色頭飾,一個戴在自己頭上,一個呆在幼兒頭上,兩人模仿對話。其他幼兒聽、看。
(三)再翻開一頁
師:小熊又遇到了誰?會怎么說?(接著直接請兩名幼兒戴上頭飾進行對話)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嗎? 幼2:沒有
幼:你愿意幫我一起找嗎? 幼2:好的
(四)再翻開一頁
幼:在小雞的腳下
師:對,原來帽子肥仔在小雞腳下呢。
(五)在翻開一頁
師:雞媽媽來了,會對小熊說什么?
幼:不知道
師:雞媽媽說:小熊謝謝你的帽子,如果沒有你的帽子我的小雞會著涼的,現在有了你的帽子我的小雞在你的帽子里很暖和。
師:雞媽媽是怎么說的?
幼2:我不會說
幼1:忘記了
師:雞媽媽說:謝謝小熊。小熊沒了帽子該怎么辦呢?
幼:買一個……做一個
(六) 再翻開一頁
幼:拿片葉子
師:對,那片葉子當什么呀?
幼:帽子
二、隨錄音聽故事翻閱
播放錄音故事,幼兒人手一本書按錄音逐頁翻閱。
三、延伸: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是怎么幫的?
即時感受和反思:
1、開頭太直接了。
調整:(封面的閱讀,介紹主要的角色和情節中關鍵的事物)有一只小熊,頭上戴了一頂漂亮的帽子,有一天他高高興興的帶著他漂亮的帽子外出散步了,多神氣呀!
價值:雖然這段話故事中沒有,老師需要去創編,突出:帽子的漂亮、小熊對帽子的喜歡。價值:和接下來帽子被風吹走了,小熊應為喜歡舍不得,才會去找;最后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了別人,給孩子放大幫助別人的珍重好品質的情感。
2、 老師和孩子的對話,邀請孩子參與的人數
(1)一對一的個別問答太多,參與的人數少
(2)老師的回應過于去重復孩子的回答,應該追問一些有特別別想法的孩子。
調整:即是個別孩子的回答已經是老師需要的回答,還應該給其他孩子觀察和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再來說說;不要過多的去重復孩子的回答,在她們的表達上老師要自然的提升一些東西。如:一個孩子說再買一個浪費錢,老師應該:你可真是個節約用錢的好孩子,那你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1、從老師和孩子的互動里看出,老師在聽到孩子的回答已經符合文本規定的內容時,老師就不再為孩子提出再想一想,在猜一猜的平臺了。尤其是在(五),孩子們出現了不知道。忘記了的語言表達。說明孩子太過于依賴老師先說而他們來模仿,老師一旦不說了,他們就自己也不想了,不會說了。
調整:在平時的活動中不要局限于文本文字所局限的表達內容讓孩子根據畫面和前情節大膽猜猜講講,給孩子發散思維的空間和表達的空間,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想,都可以表達。但是心中要裝著目標,如:本次活動中有“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的目標,那么有的話是必須引導孩子說的如:我來幫你一起找吧!
2、情感的認知和體驗不夠。老師沒有理清故事中到底有誰在幫誰,怎樣讓孩子來感知體驗呢?故事中小熊當然在幫助小雞和母雞,但是不能忘了,小青蛙和小松鼠都在幫助小熊找帽子呢,也在幫助別人。那么這種幫助別人的快樂感怎樣體驗?
調整:用不同的形式扮演角色,進行對話同時要突出:快樂的感知和體驗。如:老是扮演小青蛙,同時請其他孩子也一起扮演小青蛙,1名孩子可以扮演小熊。老師領著孩子一起說到:“讓我們一起幫你找帽子吧”時,還可以和其他小青蛙討論一下:“你們覺得幫小熊一起來找帽子心里怎么樣呢,為什么?”還可以引:我現在在幫助別人,心里覺得真開心,你們呢?。接著以動情的語調對小青蛙們說:那我們一起來幫助小熊吧,出發!調動幫助別人心里舒服激動地情感。
3、頭飾教具沒有充分的利用,因為老師給孩子表演對話和扮演角色的機會少。
與老師的交流:
一、對本次活動總的反思
孫:今天的活動自己對目標定位和總的實施過程有何想法?
任:第二條目標的講講演演不多,故事內容比較的簡單,好像不知道怎樣去挖;情感的目標好像活動里也沒達成,雖然情感的目標達成有一個過程,但是本次活動也應該讓孩子感受一下。
分析,結合具體
二、對具體活動流程中突出問題的交流
1、這次活動很文雅、很安靜(孩子過于的安靜),問題在哪里?
孫:常規很好,聽、翻閱都很好,但是整個活動卻給人過于安靜的感受?
任:自己的語調比較的平緩;沒有及時把講評融合情感
具體分析結合流程
2、你覺得情感中“幫助別人是快樂的”應該在環節中哪些的地方運用哪些策略可以來放大法情感,讓情感子讓的融合進去?
任:(沒有思考清楚)
3、你對自己的教具在使用方面(針對教具有沒有充分利用,為目標達成起了什么作用?)進行思考?
孫:教具與目標比較的匹配。但是使用的情況,使用率?
任:大圖書是看的,小圖書人手一本也是看的……
孫:不要從焦距本身的功用談功能,從具體的孩子的行為來講。
任:頭飾沒有充分的用,用和不用好像也沒區別。用的話就是角色區分,不用的話也沒什么特別的。
給任老師的建議:
1、注重平時語言活動中多給幼兒創設觀察、表達的機會。在組織故事教學、早期閱讀教學中,不要讓文本框限教師自己的思路,更不能框限孩子想象和表達的思路。孩子的解讀是靠畫面的,甚至帶有想象,不是局限于文本文字的。給孩子一些時間,只要老師為他們創造了表達的機會,哪怕孩子一開始甚至一段時間里出現去模仿另一個孩子的語言,只要老師肯定了外加鼓勵孩子再想想、猜猜多說說,慢慢地會有轉變和變化的。
2、在表演和學說對話師要注意不同的形式,盡量調動所有的孩子都來參與。
3、情感雖然是一種隱形的內在的東西,但是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語調是可以外顯的。需要自己不斷去摸索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感受、體驗。
4、自己設計的問一個提問要想想,是什么價值?
5、活潑起來,讓自己變得活潑,調動孩子的積極活潑。這與放任不是一回事。
6、相信自己能做的更好,只要不斷的反思和調整,成長是一種過程,量變到質變,加油!
《小熊的帽子》教案 篇3
“繪本閱讀”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圖畫版面大而精彩,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能,更具有獨立的價值,繪本中飛揚著的圖畫給予孩子想象的空間,繪本中的圖畫細膩、含蓄、優美地表現著文字所無法表現的意蘊與感覺,引導著孩子進入到美麗的意境之中,激發了孩子與生俱來的詩意與浪漫。《小熊的帽子》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故事中,小熊急切地尋找著自己的帽子,最后當發現帽子成了雞寶寶的家時.非但沒有不高興,反而感到非常得快活。小熊找尋帽子過程中,沿路遇到伙伴們的熱心幫助,這些情節都深刻體現了“助人為樂”“關愛互助”的精神和優良品質。小班孩子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這個集體,他們從被家長的關心到去關心同伴,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而這個故事恰好體現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為快樂,是孩子學習的好體裁,書本中充滿童趣和愛心的畫面的多個角色之間的對話,有助于小班幼兒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學說簡單的交往語言,在表演中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選擇這個繪本圖書為教材,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孩子獨立閱讀圖書打基礎,從情感上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懂得幫助他人是良好的品德。從以上這些角度出發選擇設計了這個活動。
繪本閱讀教學核心是閱讀,怎樣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人物的表情、動作,到引發幼兒的聯想,老師指導非常重要。開始部分,我放錄音刮風聲,引出話題,當錄音刮風聲音幼兒辨別不出來時,及時的配上圖片,這樣幼兒聲音和圖片聯想到風,再出示小熊圖片和帽子圖片讓幼兒聯想,孩子們在老師引導下三者之間聯想非常快,馬上說出了故事的主題“小熊的帽子”。第二個環節直接進入主題,小朋友在老師引導下看電子圖書“小熊的帽子”,小朋友看的比較仔細,在老師啟發下能結合圖片說出每一張圖片的內容,并能用語言表達動物的心理活動以及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觀察每一張電子圖片都圍繞一個“幫助、快樂”,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幫助他人很快樂的含義,初步體驗幫助同伴是人的美德。在學說對話中幼兒能把自己觀察到的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表述,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下一步閱讀圖書打下了基礎。第三個環節,共同閱讀大圖書,在閱讀過程中,老師一頁一頁地翻書,有聲有色地完整講故事,把幼兒帶到了書本中,讓幼兒從中領悟怎樣閱讀圖書,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同伴之間的幫助與快樂。孩子們在聽故事時非常入神,對于作品中人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要是時間允許小朋友們還想再多聽幾遍。最后一個環節是把圖書故事中的情節用表演形式加以深入。在扮演角色中幼兒很投入,把小熊丟了帽子——找帽子——找帽子過程中碰到朋友的心里活動用動作表情、語調表現出來。再一次地把閱讀到的內容細細品味。
圖書是孩子的好伙伴,一本好的圖書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在圖書中領悟,在圖書中找到快樂,在圖書中體驗,在圖書中提高品質。把這繪本“小熊的帽子”閱讀活動放入圖書博覽節主題活動中,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