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教學設計(精選3篇)
《白雪公主》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童話故事,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借助幼兒思維的跨越性,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兼容性、嚴謹性和批判性。情感目標:通過欣賞童話故事,培養幼兒的愛憎觀念和情感的豐富性。人格目標:通過自由想象、討論、操作,培養幼兒的自制性和獨創性。活動準備1、知識經驗準備:欣賞童話故事《白雪公主》2、物質準備:多媒體 故事書 人手一份圖片活動流程:(一)情景感知1、放寬松的音樂,介紹自己,并引入題目。2、教師在音樂的配樂下,大屏幕放映相結合講述故事一遍。(二)賞析理解 老師想和小朋友討論討論問題:1、你喜歡故事中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2、小朋友都不喜歡皇后,皇后會待自己的兒女也這樣嗎?她的兒女會覺得皇后壞嗎?(小結:每個媽媽都是愛孩子的)3、皇后為什么要嫉妒白雪公主呢?(小結:愛美是一件好事,每個小朋友都要愛自己,從小不邋遢。)4、可是因為皇后容不得別人比她美,派獵人去殺害白雪公主,獵人是怎樣做的呢?獵人說謊了,你覺的他壞嗎?(小結:幫助別人的正義的謊言,有時也是聰明、勇敢的表現。)5、在大森林里獵人想放白雪公主,可如果白雪公主自己不愿逃走,猜猜白雪公主會怎樣呢?(小結:一個人首先要愛自己,才會有機會,才會成為更好的人,小朋友一定要把握住各種機會喲。)6、由于白雪公主把握住了機會,終于逃脫了,遇見了七個小矮人,和矮人成了好朋友,你們有朋友嗎?為什么說是你的好朋友?(小結:人人都需要朋友的幫助,和朋友一起分享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7、白雪公主住在朋友小矮人家里,安全了嗎?遇到了哪些危險?為什么會一次又一次上當受騙,遇到危險呢?三次上當受騙,你想對白雪公主說些什么?(小結:不要輕信他人,時時處處都要會保護自己)8、在大家的幫助下,白雪公主成了王子的新娘,皇后最后怎么了?你想對皇后說些什么?(小結:嫉妒別人,最終將毀滅自己)(三)內化遷移1、剛才老師和小朋友討論了很多問題,知道了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還發現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紅星的多少表示故事中人物的人氣指數,并講講你的理由。注意,最多只能得5顆2、幼兒操作3、個別講評4、幼兒互相講一講操作后的結果
《白雪公主》教學設計 篇2
〖主干知識〗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鉗子( ) 嘀咕( )( ) 邪惡( ) 遵命( ) 瞅著( )
驚訝( ) 拴住( ) 兇殘( ) 涂抹( )
2、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靈jiù___ 警tì___ chuō___死 臉jiá___ pí___ 倦
tán___ 木 miǎn___ 強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王后大吃一驚,忌妒的臉都青了。
忌妒:
②賣東西的老婆子不是別人,就是那個邪惡的王后。
邪惡:
③王后目光兇殘的打量著她。
打量:
④你這個美人的樣板。
樣板:
4、文學常識填空。
《白雪公主》選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國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他們兩人是語言學家、童話作家。
5、新王后第四次陷害白雪公主是采用的什么辦法?概括回答。
〖點擊思維〗
1、注意“鉗”“邪”不要誤讀為“gān”“yá”;“嘀咕”的“咕”此處要讀輕聲。
2、“靈柩”不要寫成“靈疚”;“臉頰”不要誤寫成“臉浹”;“檀木”不要錯誤地寫作“潭木”等等。
3、解釋詞語很多時候是靠結合語境推測,比如“打量”“樣板”根本無須查字典,只要結合具體的句子加以理解就可以了。
4、《格林童話》產生于19 世紀的德國,但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格林童話》中有不少故事在歐洲的其它國家同樣廣為流傳。還從遙遠的非洲、亞洲攝取了營養,反過來,《格林童話》又成為后世作家創作題材的來源。
5、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故事的大體情節安排。
〖語言特色〗
格林兄弟是語言學家,他們編匯的《德語語法》《德語詞典》,堪稱是現代日爾曼語言的奠基之作和豐碑。《格林童話》源于民間文學,在搜集整理過程中,他們本著民間文學口傳易記的的需要,本著符合少年兒童幼小心靈的接受能力的原則,對語言作了適當的清理、加工。所以,在課文《白雪公主》中,故事多限于情節的敘述,極少人物心理和自然環境的描寫。文中的敘述性語言和人物的語言不同;白雪公主、新王后和魔鏡的對話各具特色;新王后和魔鏡的七次對話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語句重點和情調各異。
〖把握重點〗
一、關于童話
童話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借助想像和夸張的手法創作,對兒童有教育意義。
二、故事情節
課文是順著繼母四次設計毒害白雪公主展開的。白雪公主的繼母是個漂亮女人,“只不過又驕傲又自負,容不得任何人比她更漂亮”。魔鏡告訴她:“可公主是比您漂亮一千倍的姑娘。”繼母就開始毒害白雪公主。
第一次, 作為新王后的繼母聽到白雪公主比她漂亮,她“大吃一驚,忌妒得臉都青了”。于是叫獵人殺死白雪公主。
第二次, 繼母聽到白雪公主還沒死的回答,她“大吃一驚”,就裝成做小買賣的老太婆,親自用絲帶勒死白雪公主。
第三次, 繼母聽到白雪公主還沒死的消息,“又急又怕,渾身的血液一齊涌向心房”。做了毒梳子。裝成另一個老太婆,插進白雪公主的頭發里。
第四次, 繼母聽到白雪公主還沒死的回答,“氣得渾身發抖”,做成毒蘋果,去毒害白雪公主。當她聽到魔鏡說:“全國您最漂亮”時,“她那顆忌妒的心才勉強安定下來”。但在七個小矮人的幫助下,白雪公主僥幸復活,并得到了王子的愛情,新王后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攻克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課的學習難點,要結合故事內容仔細體悟。
1、白雪公主
善良,卻不辨敵友;單純,擋不住誘惑;受到朋友幫助,卻不重視忠告,致使三次上當受騙,屢陷死境。繼母第二次害她時,白雪公主聽到老太婆的叫聲,就想:“這位誠實的老太婆我可以放她進來”,而且好無戒心,以至被繼母拴住了脖子。繼母第三次害她時,她“很喜歡這把梳子,于是又上了當,開門放老婆子進了屋”。以致中了毒梳子的毒。第四次,老婆子送蘋果,白雪公主開始有些警惕,然后“看見農婦吃掉白的一半,就再也忍不住了”,“剛咬一口,立刻倒在地上死了”。
2、七個小矮人
他們善良,一次又一次的救助白雪公主,一次次忠告白雪公主;勤勞,一天又一天進山找礦;富有愛心,給白雪公主做了“玻璃棺材”,“并且總是留一個人在那兒守護著她”。最后,小矮人又“對王子產生了同情,把玻璃棺材送給他了”,使得白雪公主復活,得到王子的愛情。
3、皇后
雖然很漂亮,卻十分惡毒,終遭報應。
〖質詢疑點〗
這則童話的教育意義是什么?
《白雪公主》是一則單純美麗的童話,但更是一則樸實警世的童話。它教育兒童要做個善良的人,但也要會保護自己,不受誘騙。
《白雪公主》教學設計 篇3
白雪公主(Snow White)是廣泛流行于歐洲的一個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故事版本見于德國1820xx年的《格林童話》,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演講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演講童話故事《白雪公主》
教學目標
1.用恰當的語氣、語速、大方的動作,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
2.通過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學生講的活動來培養學生聽故事、說故事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媒體播放童話故事動畫 師相機提問故事里的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師范講故事。
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講故事。
推選出優秀選手準備參加班級的講故事擂臺賽,選出最佳評委,師巡視指導,組織紀律,深入小組之中,指導學生復述故事,復述故事時注意表情、動作、聲音要響亮。
三、故事大王 1.規則:各個小組推出一名選手參加比賽,同時各派一名同學組成評委小組,選出本故事的大王。
2.各組選手按次序上臺講故事。
3.公布比賽成績,選出“故事大王”,并由評委做點評。
4.教師進行總結,并針對學生薄弱環節,進一步師范,使學生能觸類旁通。
四、全班所有人一起演講整篇故事,師稍做提示。
五、師小結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壞人都是沒有好下場的,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王子和公主一定會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的。
演講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演講的積極性,讓學生用恰當的語氣、語速、大方的動作,繪聲繪色地講述童話故事。同時,師要適當運用一定的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走上講臺,培養學生愛講故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