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畫大樹》教案(精選9篇)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小熊畫大樹是《小花園》主題下的一節語言活動,通過小熊畫大樹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樹的基本特征。讓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同時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孩子喜愛大樹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愿意傾聽故事,主動和同伴分享自己想法,大膽表述
2、會用細細的,粗粗的,綠綠的等疊詞形容大樹的特征
活動準備:綠色背景圖一張、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平時看到過大樹嗎?你看到的大樹是什么樣子的呀?(綠綠的,大大的,長長的)
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們看到過這么多不同的大樹,今天我們故事里的小動物也要畫一棵樹!
二、教師演繹故事
教師扮演小熊:猜猜我變成了誰?(小熊!)
教師手拿蠟筆提問:今天我變成小熊要來畫一棵大大的樹!
請你們仔細看看故事里的小熊畫了一棵怎樣的大樹。
1、 先畫粗粗的樹干,粗粗的樹干是大樹的身體。
2、 再畫樹枝,細細的樹枝像大樹的手臂。
3、 你們覺得我的大樹畫好了嗎?(還有綠綠的樹葉)
4、 咦?大樹沒有腳,怎么能站著呀?(樹根,它埋在地底下)
教師小結:
大樹畫好啦!原來我畫的大樹有粗粗的樹干,細細的樹枝,還有綠綠的樹葉。長長的樹根鉆在地底下幫助大樹站的穩穩的!
一、理解故事
(一)你在故事里聽到小熊畫了一棵什么樣的樹?
什么東西是粗粗的?
什么東西是細細的?
什么東西幫助大樹站在草地上?
(二)大樹有許多的好朋友,你們覺得他的好朋友有哪些?為什么?(小鳥、蜜蜂、松鼠等等)
教師小結:原來大樹有這么多朋友,小鳥在大樹下乘涼、小松鼠住在樹上。原來大樹的本領這么大,可以幫助這么多小動物。
(三)我們想想看,大樹還有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大樹可以用來做家具、造房子、做鉛筆等等
二、完整欣賞故事
大樹畫好了,讓我們一起再來講講這個好聽又有趣的故事吧(教師播放課件)
三、延伸
大樹除了有我們剛才說到的本領,還有許多別的本領呢!請小朋友們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大樹到底還有什么其他本領,好嗎?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樹的各種特征和用途。
2.愿意保護樹木。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準備:樹有什么用;創設交流的情境;課件;插入教具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
春天來到了,你發現了什么?(看照片交流)
小結提升:春天來了,小動物都出來了,植物(小花、小草、小樹)也越長越綠,越長越美。
二、故事:小熊畫大樹
1.根據故事提問
小熊到大樹下面來干什么?
小熊對大樹說:大樹你別動,我來給你照張像!可是,哪里是大樹的身體呢?大樹的手臂又在哪里呢?
小熊發現:咦,大樹沒有腳,怎么站呢?
大樹的朋友可多了,猜猜看,它有哪些朋友?他們可以在樹上干什么?
嘩啦啦,下雨了,小動物們怎么辦呀?
2.看課件欣賞故事寶寶們,你們知道大樹還有哪些用處啊?
樹有這么多的用處,我們要愛護它,我們可以為大樹做些什么?
三、喂大樹喝水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3
活動名稱:小熊畫大樹
設計思路:
最近我班開展的“小花園”的主題已經進入到中期,幼兒都非常愿意去關注春天里的花草樹木的變化,每天都有孩子來告訴我,“我看到花開出來了”“我看到樹上的葉子長大了”幼兒流露出對幼兒園小花園里的花草非常喜歡的情感。“小熊畫大樹”是二級主題中的一個點,正是展示了春天特征的一個故事——有趣味性也不乏知識點。圍繞故事我利用課件資源從樹的構造、樹與動物的關系、樹的用途三方面入手,激發孩子護樹的情感。活動主要有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分享交流對春天的經驗。
第二環節:分段欣賞故事,了解樹的各種特征和用途。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再次鞏固了解樹的作用,激發幼兒關心樹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樹的各種特征和用途。
2、初步萌發關心、保護樹木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春天越來越美麗了。
春天來到了,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提升:春天來了,小動物都出來了,小花開放了,小草、小樹也越長越綠,越長越美。
二、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小熊到大樹下面來干什么?
2、哪里是大樹的身體呢?大樹的手臂在哪里?
3、大樹沒有腳怎么站?
4、大樹有哪些朋友?他們可以在樹上干什么?
5、下雨了,發生什么事情了?
小結:大樹是我們大家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它。
三、完整欣賞故事——大樹用處多。
1、大樹有哪些用處?
2、大樹有這么多的用處,我們可以為大樹做些什么?
小結:大樹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們要愛護它。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春天到了,植物、動物都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與季節相結合,最近我班正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小熊畫大樹”是二級主題中的一個點,正是展示了春天特征的一個故事——有趣味性也不乏知識點。圍繞故事我通過想象模仿、課件等從樹的構造、樹與動物的關系、樹的用途幾方面入手,從而激發孩子護樹的情感。活動前我先讓孩子認識了樹的各部分名稱,進行了畫柳樹的活動,還讓家長搜集了有關樹的用途方面的知識,并告訴孩子,帶孩子去古華公園找春天。活動主要有兩個環節。第一環節為分享交流,第二環節為故事,喂大樹喝水為延伸活動。活動目標有兩點,第一點為認知方面的要求,第二點為情感方面的要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樹的各種特征和用途。
2、愿意保護樹木。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準備:樹有什么用;創設交流的情境;課件;插入教具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
春天來到了,你發現了什么?(看照片交流)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5
活動目標:1、了解樹的外形特征,區別樹干、樹枝和樹葉。2、感知“上、下、前、后”的方位。重點:了解樹的外形特征,區別樹干、樹枝和樹葉。難點:感知“上下前后”的方位并嘗試用動作表現。活動準備:1、可撐立的大樹道具、白紙、記號筆。2、ppt課件,游戲音樂。活動過程:一、了解大樹的外形(價值分析:課件引出,了解大樹的外形特征,區別樹干、樹枝和樹葉。)1、ppt引出:這是誰呀?(小熊)咦,小熊在干什么呢?2、小熊對大樹說:“大樹大樹,你別動,我來給你畫張像。”大樹是什么樣的呢?3、幼兒聽故事引發對大樹的關注。提問:大樹長得什么樣呢?大樹的身體在哪里;大樹的腳在哪里;大樹的手臂在哪里;大樹的手臂上有什么?(引導幼兒說說)4、師生合作給大樹畫像師:我們一起給大樹畫張像吧。先畫什么呢?粗粗的樹干是大樹的“身體”(邊畫邊學說)。誰來幫大樹畫畫它的樹枝呢?——師生合作畫像小結:每顆大樹都有樹干、樹枝、還有許多樹葉。粗粗的樹干是大樹的“身體”,長長的樹枝是大樹的“手臂”,樹上還有好看的葉子,地下的根是大樹的“腳”。二、觀察不同的大樹(價值分析:通過觀察不同大樹的圖片,進一步了解大樹的不同特征。)1、出示各種大樹的圖片: 這些大樹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小結:大樹的高矮、粗細、形狀和葉子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2、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大樹的不同造型師:那我們也來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看看哪棵樹和別人的不一樣,吳老師也來做小熊,給它畫張像。3、小動物們也很喜歡大樹,你知道有哪些小動物也喜歡大樹嗎?小結:大樹的朋友真多,小動物都喜歡和大樹做朋友。三、游戲“小鳥和大樹”(價值分析:在游戲扮演中感知“上、下、前、后”的方位,體驗和大樹游戲的快樂。)1、聽,誰來了?小鳥飛來了,我們一起來學小鳥,和大樹做朋友吧!2、隨“鳥媽媽”在音樂聲中飛一飛,按“上、下、前、后”的要求,停在大樹的相應地方。3、幼兒游戲:小鳥要聽仔細,音樂停下來,小鳥也要停下來,要停在樹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后面。當小鳥停下后師問:你停在了大樹的哪里?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6
目標:
練習手腳協調地鉆爬
材料:
舊的大紙箱剪去一部分空間
過程:
1.師生一起將大紙箱排成不同的造型。
2.告訴幼兒這是一條長長的隧道,我們扮演的小熊要從不同的山洞里鉆爬出來。
3.幼兒分別在有空間的紙箱洞里鉆爬。
提示:
1.“山洞”可以有不同高低、大小。
2.一種山洞隧道的造型鉆爬完以后,師生一起改變山洞隧道的造型,以提高幼兒的興趣。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大樹與小動物間親密友好的關系。
2、喜歡大樹,愿意和大樹做朋友。
活動準備:
大樹,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春天的樹
提問:春天來了,你發現路邊的大樹有什么變化?
小結。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
提問:什么是大樹的身體?大樹的手臂又是什么?大樹上還有什么?樹葉像是大樹的什么?
小結。
2、欣賞故事第二段
提問:大樹的哪些朋友來了?他們在大樹上干什么呢?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是大樹的朋友?他們為什么會喜歡大樹?
小結。
3、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我們可以用大樹做什么?你還知道大樹有什么用處?
小結。
三、體驗感受,愛護大樹
提問:做大樹的朋友我們還要愛護它,你會怎么愛護大樹呢?
小結。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表現積極,但忽視了能力弱的幼兒的表現,在下次活動中需要個別指導。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8
材料:
教學掛圖、故事錄音、小熊拉拉畫大樹
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看圖片。
2.教師講故事,在講解的過程中,對故事名稱、角色、重要情節等地方重復強化或與幼兒對話。
3.幼兒再次聽故事錄音。
4.教師在幼兒聽故事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提示:
1.活動1―2部分進行時,不要將幼兒用書發下,避免幼兒聽故事時分散注意力。
2.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對故事名稱、角色、重要情節等地方重復強化或與幼兒對話,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讀懂、聽懂故事內容。
3.活動后,可在午餐、午休等時段播放故事錄音給幼兒聽,加深對故事的印象。
[附:故事]
小熊拉拉畫大樹(可可)
小熊拉拉很喜歡畫畫,它不畫太陽、不畫小雞,就是喜歡畫大樹。拉拉畫了大樹粗粗的 “身體”,又畫了大樹長長的“手臂”,還給大樹畫了許多許多的頭發。“可是大樹沒有腳怎么 能站住呢?”拉拉拍拍自己的腦袋想了又想。“嗨,有了!”拉拉給大樹的地底下,畫上了長長 短短好幾條腿,于是,大樹就不怕風吹雨打了。
《小熊畫大樹》教案 篇9
目標:
學習手眼一致地按要求粘貼
材料:
小熊拉拉畫大樹圖、膠水、抹布
過程:
1.教師告訴幼兒粘貼的內容及示范粘貼的方法:膠水不能擠得太多,涂膠水時,要從圖片的中間向四邊慢慢地抹開,粘貼完成后,要將手指上的膠水擦在抹布上。
2.幼兒嘗試按要求粘貼樹葉和小熊。
3.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樹葉要與樹干連接在一起,掌握粘貼的情況等。
提示:
1.活動前,教師先將樹葉和小熊剪下來。
2.要特別關注幼兒涂抹膠水的情況,對個別幼兒給予適當的幫助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