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角(新課標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38頁的主題圖和39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兩道題和練習八的1、2題。設計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可愛的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教學目的: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2.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畫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和口頭表達能力。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創新意識。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并會畫角。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活動角、彩色紙、剪刀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1.主題圖教學。師:“今天我們的一個好朋友來到了課堂中間,這個好朋友是誰呢?”(生猜測)出示“大耳朵圖圖”的圖片,師說:“圖圖還給大家帶來一幅漂亮的畫呢!想看一看嗎?出示課本38頁的主題圖后問: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生1:三角板,三角板上還有角;生2:有很多的角,爺爺手中拿的剪刀上有角,足球場地上有角……師:對了,這幅圖中有許許多多的角,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課件演示:師:小朋友聽說過《小馬過河》的故事嗎?故事中的小馬長大了,今天小馬又幫媽媽做事,要獨自一人到河對岸去磨面,臨走時,媽媽告訴他:“過河的時候,要選有“角”的圖案標志走,,那里水淺,其他的地方水深,會淹死的。”小馬來到了河邊,果然,看見河里豎著3個牌子,上面都是些稀奇古怪的圖案,可哪些圖案才是角呢?(出示39頁的例1圖:剪刀、飲料筒上的彎管、水龍頭圖。)【創設這樣的情境,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二、探索新知1.在實物中找角。⑴師:河里的牌子上都有哪些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嗎?角在哪兒?(學生上來指。)⑵師:請小朋友們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去掉這些物體的“花外衣”,就留下了這個圖形,你還認識它嗎?(課件先出示四種物體,再依次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角,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那么這些圖形叫什么?(師引導:我們把這些圖形叫做角。板書課題:可愛的角)⑶做一做中的第1題。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從你身邊找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學生可離開座位,邊指邊說自己找的角。【在此處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找一找、指一指、說一說的實踐活動,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同時計算機的輔助教學,變“靜”為“動”,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同時也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⑴現在,用一個小圓點來代替圖釘,如果用兩條直直的線來代替兩根硬紙條,你們想象一下,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呢?還是先來看看大屏幕吧!(課件演示將圖釘和兩根硬紙條隱去,出現幾何圖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