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期數學教案《運動會》
小組交流收集到的例子。
生:我媽媽買了2公斤肉,每公斤8元,二八十六,共16元。
生:我和姐姐買了5個硬皮本,每個3元,三五十五,共15元。
……
師: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你們會寫嗎?可以上黑板寫一個算式。
(學生在黑板上寫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了各種各樣的算式,這些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愿意說哪個就選哪一個解釋一下,好嗎?
學生自由選擇介紹。
生1:我選2×8=16。一個風箏8元,2個風箏,需要2×8=16(元)。
生2:我選20÷4=5。一個文具盒4元,20元可以買20÷4=5(個)。
……
師:在我們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我們會隨時用到算式或口訣,課下多搜集這樣的例子,把它記到我們的日記本中,比一比誰搜集的最多。
(說一說、寫一寫兩個活動是本節課的亮點。列舉生活中的例子,解釋算式表示的意義,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課堂小結:
1.今天這節課你覺得自己發揮得怎么樣?
2.今天這節課你感到快樂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將知識鑲嵌于“運動會”這一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設計比賽、交流例子等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使數學教學由“知識課堂”走進“生活課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意義,真正落實了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和活動形式,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上課開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運動項目,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是做什么?接下來,設計比賽激發了學生更大的熱情,小組合作中的爭論、互補處處可見,學生的回答更是多姿多彩,超出了我的預料。如:拔河比賽學生想讓自己組贏而讓本組男生多,針對這個問題告訴學生不僅比賽要公平更要團結。說一說、寫一寫讓學生充分感覺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同時也體會到只要他們用心觀察,知識就在身邊。
在活動中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只是等待結果。如何讓每個人都能主動參與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案例點評〗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運動會”,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知識。學生舉例解釋乘、除法算式的實際意義這一教學環節,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師生共識、共享、共進,形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雖然學生只舉了一兩例,但懷海特說過,“教育的問題就在于使學生通過樹木而見到森林”。現在的學生接觸到的世界是多彩的,他們能夠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知識。這樣,把生活和知識聯系起來,建立意義的聯系,使學生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意義和充實意義。學生的學習不只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
點評人:柴娟(山東省博興縣閆坊鎮中心小學)
〖編者點評〗
1.在設計比賽的活動中,把學生分成賽跑、跳遠、拔河三個項目組分別進行設計,然后小組匯報、全班評價,不僅教學時間花得多,而且每個小組只設計其中一個項目的一種方案,相當于只共同解決了一個問題,學生個體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就更少,大多數學生在大部分時間只能當旁聽者。此外,這節課為什么沒有安排或者沒有時間安排第45頁的練習呢?“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數學更是如此。回顧一下,這節課學生有多少動手的機會?這種〖教學設計〗的教學效果是會令人感到不安的,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