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二年級上冊38頁【教學目標】
1、結合“分一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并記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教材簡析及設計說明】
本節教學內容是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動,學生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開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過程,并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名稱。教材通過小猴分香蕉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分一分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與等分活動聯系,由于我校沒有多媒體,很難直觀的再現小猴分香蕉的等分過程,用小棒代替又引不起學生足夠興趣(因為前面的分一分活動絕大部分是借助于小棒完成)。因此,我吧“分香蕉”的情境改為學生分組參加跳繩比賽,讓學生自行設計分組方案,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算式的讀法及各部分名稱,并體驗數學于現實生活的聯系。
【學習方式】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下午,我們班要舉行跳繩比賽,根據報名人數,各組都有12人參加,那么,怎樣組織比賽呢?怎么樣平均分組才能使必死啊更好呢?我想請同學們來設計這個方案,看看誰是設計能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構建數學模型
1分組設計比賽方案
2、匯報交流設計方案,師板書記錄。
可能有以下分法
(1)平均分2組,每組6人。
(2)平均分3組,每組4人
(3)平均分4組,每組3人
(4)平均分6組,每組2人
3、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算式的聯系
(1)根據板書(1),把12人平均分成2組,每組6人,可以列算式如下:
12÷2=6
(2)引導學生讀12÷2,讀作12除以2
(3)學生自讀2遍,同桌互讀2遍
4、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1)根據以上分發,把12人平均分成6組,每組2人的除法算式是:12÷6=2,除法各部分名稱如下所示
12 ÷ 6 = 2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2)生齊讀除法算式,同桌互相說一說12÷6=2各部分名稱。
5、四人小組交流生活中運用除法的實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三、拓展運用
師:客人們高興地走了,猴媽媽夸兄弟倆真聰明。猴兄弟倆想:今天我們既招待了客人,還學會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分一分的活動,不知小朋友們是否學會了,咱倆去考考他們吧!小朋友們,你們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驗嗎?
生:(齊答)敢。
1、完成p38頁練一練
生先用筆在樹上圈一圈,然后根據圈的過程把除法算式列出來。
2、出示小黑板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幾根? □÷□=□(根)
(3)每份3根,有幾份?□÷□=□(根)
(4)你還想怎樣分?把分的算式寫出來。
3、看圖寫算式。
□÷□=□(盤) □÷□=□(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請說一說。下午的跳繩比賽,就按你們設計的方案分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