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聚會》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8~9頁“動物聚會”教學目標:1、 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悅并以此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勤于動腦、認真計算的良好的學習習慣。2、 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3、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教學難點: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師:(頭戴頭巾,腰系圍裙)孩子們,今天老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們看看,老師像誰?生:(興趣高漲的)像賣面包的、像做飯的、像農民……師:同學們想象力真豐富!今天老師是農場里的女主人,要請二(4)班的小朋友到我家做客呢!(出示課件,農場圖片,同時播放孩子們學過的歌曲《唐老伯有個小農場》)二、觀察圖片,提出問題1、觀察與思考師:孩子們,今天我家的農場里有一場非常有趣的聚會,小動物們知道你們要來,都忙得熱火朝天的呢!(出示主題圖,請學生根據這幅圖片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師:多熱鬧的場面,多歡快的氣氛啊!你們在圖上看到了什么?它們在做什么?生:(開心地)小動物們正在為歡迎我們的到來準備食物呢!師:那么,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仔細觀察思考)2、小組交流師:把想提出的問題,輪流在小組里說一說。3、集中反饋師:誰來把自已的數學問題告訴大家,并說說是怎么樣列式的?生1:小鳥有幾只? 3×3=9(只)生2:松果有多少個? 3×6=18(個)生3:三只小兔有多少個胡蘿卜? 3×4=12(個)……(學生可能出現加、減兩種方法,讓學生再次感受乘法運算的簡便性,并回憶乘法各部分的名稱。)質疑:算式3×4=12(個)中,3是從哪里來的?4表示什么?12呢?……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演,其他同學評價。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師:小動物們不僅給你們準備了許多食物,還要為你們表演節目呢!小主持人上場!(課件出示:一只可愛的小牛)1、連一連小牛:第一個節目是,小老鼠合唱,小雞伴舞請小朋友們幫忙找我們的朋友吧:6個3 3個6 3×6 6×3 6+6+6 3+3+3+3+3+3 3+6讓學生將圖片中的小老鼠、小雞分別與上述算式連線。2、說一說小牛:現在是水果時間吃水果以前,請小朋友們分別把每種水果表示幾個幾說出來: 生: 表示3個2 生: 表示4個3生: 表示5個53、考考你:小牛:現在是考考你的環節了,請同學們根據我們給出的圖片列出算式: 生: 3×4=12 (個) 4×3=12 (個) 生: 3×6=18(個) 6×3=18(個) 師:上面的圖片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嗎?(學生思考,討論)學生匯報:把題目上的圖形變成上面的樣子,就能改寫成乘法算式了: 3×2=6(個)或 2×3=6(個)4、互贈禮物小牛:小朋友們,小動物們給你們送來了精美的禮物,你們看看,它們是怎么樣擺放的: 3×4師: 孩子們,小動物們這么熱情,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回贈一點禮物給它們呢?生;(期待地)是!師;動物們有個小小的要求,希望你們送給他們的禮物也可以像它們擺放的這樣,還特意出了幾道數學題給你們呢!3×5 2×4 4×6 5×5你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已喜歡的算式用自已喜歡的圖形表示出來送給可愛的動物們!(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講評學生作品)四、聚會結束,課堂小結師:孩子們,今天你們參加我家農場里的動物聚會玩得開心嗎?通過在農場里的節目,你學習到了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到農場里參加小動物的聚會這一童話式的活動為主線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由于從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為切入點,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一個環節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進來,通過自已的觀察、分析、思考,最后輕松自然地獲取了知識,同時還在各種形式的節目中運用自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帶來的無限快樂。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而且教師在問問題時,說得不夠具體,孩子們表達自已的觀點時有困難;尤其是在送禮物的那個環節中,許多孩子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導致后面的課堂紀律有點混亂,看來對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還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