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一數與乘法》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數一數與乘法》教學設計 篇1
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具體情景理解乘法的意義,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2、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3、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2、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本單元計劃課時數:6節數一數 1兒童樂園 2有幾塊積木 1動物聚會2
題 目
數一數
備課人 鄒艷華
教 學
目 標1.結合數數的具體情境,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2.會用兩種不同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數連加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教 學
重 難 點
重點: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難點: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數連加比較簡便.
教 學
準 備
圖片
課 時
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活動一 出示玩具圖激發學生興趣.1.師述:同學們都喜歡玩玩具吧,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玩具.(出示圖片:《數一數》插圖1)這里共有多少個呢?誰能數得又快又準確.2.學生獨立根據掛圖數.3.指名說說自己數的方法(一個一個的數;三個三個的數;五個五個的數)4.討論哪種方法數的快.5.將學生數的方法用算式表達,并板書:5+5+5=15(個) 3+3+3+3+3=15(個)同時回憶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活動二1.(出示圖片:《數一數》插圖2),提問:這是一些圓片,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可以怎樣數呢?2.學生獨立數.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各自的想法.(由組長帶領組員,按著順序一個一個的說,說出自己的想法)4.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數的方法,并說出相應的算式,板書: 6+6+6+6=24(個) 4+4+4+4+4+4=24(個)5.讓學生說一說數完后有什么感受. 6.師說:每行有5個,有這樣的4行或每列有5個有這樣的4列.學生用圓片擺出來,然后說算式.活動三1.(出示圖片:《數一數》插圖4)觀察圖片. 2.學生獨立數,并列出相應的算式.3.指名匯報. 4.數有多少個蘋果,提問:六盤呢?十盤呢?十五盤呢?算式應該怎樣列?
板 書 設 計
熊貓圖 圓片圖 方格圖5+5+5=15 6+6+6+6=24 10+10+10=303+3+3+3+3=15 4+4+4+4+4+4=24 3+3+3+3+3+3+3+3+3+3=30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 目
兒童樂園
備課人
卓敬敏
教 學
目 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生活情境,逐步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2.結合解決問題,經歷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意義、與生活的密切聯系。3.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讀法,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教 學
重 難 點重點: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難點: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 學
準 備情境圖
課 時
安 排
2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告訴你一個秘密,今天是淘氣9歲生日,咱們如何給淘氣慶祝一下呢?我提個建議,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熱鬧一天好嗎?好來,現在就去. (板書課題:兒童樂園)
二、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兒童樂園》插圖1.
2、師:哇,這里熱鬧,小朋友們玩得真高興.
師: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再看看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小組內交流)
3、學生匯報:要求每組提出最感興趣的問題.
4、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板書:有多少人坐飛機?)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師指名同學列式解決剛才的問題.
生:2+2+2+2=8(人)
師:同學們看看這個同學寫的算式,相同的加數加了好幾次麻煩嗎?現在老師教你一個簡便的算式來寫,方便極了,就是用乘法算式算.
師介紹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讀法與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師:下面由男同學提出問題,女同學來答.
男生: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女生:4+4+4+4+4+4=24(人)或6×4=24(人)
師: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兩種算式,那誰知道算式中“6”是從哪來的?
生:“6”表示有6個4相加.
師:下邊接著由女生提問題……,男生回答…….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出示圖片:《兒童樂園》插圖2)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并派代表課堂交流.
2.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學生看教材,獨立完成. 四、習題精選
填一填.
1.5+5+5表示______個_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4+4+4+4+4+4表示_____個____相加,列剩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3. 圖中一共有____個桃,加法算式是_____,這是____個____相加,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______×______
1+1+1+1+1=______×______
7+7+7=__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9+9=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
5.下圖中一共有多少個雪人?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讀一讀.
2×3 4×6 7×3 8×2 6×4 3×5
4×4 7×1 2×9 3×6 1×8 5×7
看圖列算式.
1.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解決問題.
1.操場上有一些小朋友在排隊,第一排有5個小朋友,第二排也有5個小朋友,兩排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有4個籃子,每個籃子里有4個蘋果,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板 書 設 計
有多少人坐小飛機?2+2+2+2=8(人) 2╳4=8(人)或4╳2=8(人)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 目
有幾塊積木
備課人
丁香香
教 學
目 標1.通過計算積木的塊數,初步用乘法解決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2.回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數排列的物體的個數,列出同一個乘法算式.3.在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和乘法之間的關系.
教 學
重 難 點重點:初步會用乘法解決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難點: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間的聯系.
教 學
準 備積木圖和算式卡片
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一、情境創設: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積木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積木。1、出示積木圖2、讓學生仔細觀察積木圖。提問:圖中有多少積木,你是怎樣算的?同桌同學互相討論一下。二、探究新知學生同桌討論匯報。(1)橫著看,每排有7塊積極木,有5排,一共有35塊積木。橫著看,第1排有7塊積木,有5排,就是有幾個?(5個7)求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也就是求個相加得多少。)求7個5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樣算的?〔7×5=35(塊)或5 ×7=35(塊)〕誰會讀出這個算式?(7×5=35讀作7乘5等于35,5 ×7=35讀作5乘7等于35)算式中“7”表示什么?(7表示每排有7塊積木);“5”表示什么?(5表示有5排)“35”表示什么?(35表示一共有35塊積木)在這個乘法算式中,“7”叫什么數?(7叫乘數)“5”叫什么數?(5也叫乘數)“35”叫什么數?(35叫積)(1)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一共有35塊。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就是有幾個5?(7個5)求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也就是求什么?(求一共有多少塊積木,也就是求個數相加得多少)求7個數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樣算的?〔5×7=35(塊)或7×5=35(塊)〕誰會讀出這個算式?(5×7=35讀作5乘7等于35 ,7×5=35讀作7乘5等于35)算式中,“5”、“7”、“35”分別表示什么?(5表示每列有5塊積木,7表示有7列,35表示一共有35塊積木)在這個乘法算式中,“5表示”叫什么數?(5叫乘數)“7”叫什么數?(它叫乘數)“35”叫什么數?(35叫積)三、 鞏固聯系。1、完成p6頁第1題。該題是讓學生根據圖寫出乘法算式。(1) 第一題第一小題、第二小題、第三小題,先讓同學們觀察圖,并討論出圖意獨立完成練習。 集體訂正。2、完成課文第七頁的第三題。游戲:《小狗送信》談話: 小狗當上了郵遞員了,他每天把信件分別送到了小雞,小鴨,小貓等好朋友的家。(把3個小房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這一天,天已經很晚了,小狗還沒有把信送完,很很著急。我們來幫幫它好嗎?把寫有算式的信件發給學生,要求送到相應的小房子里。① 先出示小房子。② 在出示一些算式卡片,說明游戲規則,請三位學生扮演郵遞員,把對應的算式卡送到家。送信時,先讓學生想一想,每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把表示相同意思的算式送到相應的房子里。 對同學們的送信情況給予評價,評出“優秀郵遞員”。 談話: 同學們送信的不錯,可以當一名優秀的郵遞員了。還有一些小同學,也象我們一樣優秀,他們同樣在認真學習。大家看書第七頁的第四小題。提問:一共有多少人?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列出算式,數出得數。填在書上,然后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說說3是從哪兒來的。
板 書 設 計有幾塊積木?5×7=35(塊)或7×5=35(塊)
修改及補充內容
題 目
動物聚會
備課人
鄒艷華
教 學
目 標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與應用數學的意識.2.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 學
重 難 點重點:在具體情境中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點: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教 學
準 備圓片
課 時
安 排
1
教 學 過 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電腦出示動物聚會的情景圖)師: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師: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伙伴們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啊!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這些問題怎樣計算呢?
(1)每個盤子里有6個桃子,3個盤子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群小鳥有3只,3群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個松子,一共采了多少個松子?
(4)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蘿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蘿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蘿卜,一共拿來幾根胡蘿卜?
(原圖是有3只小兔,每只小兔拿4根胡蘿卜,這里略加改動)
3、嘗試解決,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匯報)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看了一幅圖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還想辦法解決了,真不簡單,誰能說說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是什么?
4、理解6×3的兩個含義
(1)師:計算“一共有幾個桃子?”和“一共有幾個松子?”時都可以用6×3表示,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2)小組討論
(3)匯報交流
(4)想一想、連一連:
5、“求小兔一共拿來多少根胡蘿卜?”你們是怎樣計算的?
(1)大部分同學都會用加法表示:3+5+7=15(根)
(2)你能將它改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
3×5=15(根)
5×3=15(根)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數一數、算一算
請第1排的同學站起來,數數是幾個幾,寫出乘法算式。
請第2排的同學站起來,數數是幾個幾,寫出乘法算式。
請第3排的同學站起來,數數是幾個幾,寫出乘法算式……
2、看一看、說一說
你能說說2×3在這四幅圖中分別表示什么含義嗎?
3、擺一擺、畫一畫
(1)師:小豬們帶著自己收獲的玉米也來參加聯歡會了。淘氣一看,它們帶來的玉米總數可以用算式5×4=20(個)來表示。你知道來了幾只小豬,每只小豬帶來幾個玉米嗎?請你用圓片擺一擺或者用筆畫一畫。(學生思考后活動)
(2)匯報交流:(會出現兩種結果)
a:來了5只小豬,每只小豬帶來4個玉米,一共有20個玉米。
b:來了4只小豬,每只小豬帶來5個玉米,一共有20個玉米。
(3)師: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這就是創造,小朋友們真了不起!
4、開放練習、發散思維
(1)師:“慶豐收”聯歡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是小動物遇到了一個難題:如果有12個小動物了參加聚會,應該擺幾張桌子,每張桌子坐幾人呢?小朋友,你們愿意幫助小動物嗎?幫助別人可是一種美德,老師相信你們!現在請同桌的小朋友分工合作,拿出12個圓片,代表12只小動物,一人擺一人寫算式。比一比,誰設計的方案最合理!
(2)展示設計方案
(3)集體交流評價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1、師:小朋友們,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學生談感想)
2、師:是啊,乘法的用處可大了。在我們生活中,處處有乘法。
(1)你們看:(電腦出示畫面)
藥盒止咳沖劑(10g×10袋)
吉禾豆粉(50g×20包)
圖紙上長方形草地(20m×15m)
(2)你能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用乘法解決?
(學生自由發言:汽車上的座位、買東西、人的身體上、排隊……)
3、師:小朋友們,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只要你善于觀察,善于實踐,你就能體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
板 書 設 計
一共有幾只小鳥? 3×3=9(只)
《數一數與乘法》教學設計 篇2
二年級數學上學期的教學內容有一大半是學習有關乘法的知識,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數一數與乘法》,使學生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連加的方法來計算,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相同加數連加的問題,感受這種方法的局限性,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產生學習乘法的愿望,學會將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是一節為學生后面學習乘法口訣的過渡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數一數與乘法”,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于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游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著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開學第一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景:
師:星期天,同學們喜歡跟爸爸媽媽到公園玩嗎?電腦出示游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里見到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重點引到小棒圖中,畫外音:我擺了4把小傘;我擺了6個三角形;我擺的是花邊;我擺了3個五角星;我擺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樹。
師: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你會擺什么?告訴你的同桌。
擺圖游戲: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么,就擺什么。看你在規定的時間內能擺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學生擺圖形。
匯報交流。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你擺一個圖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擺了這么多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并把算式寫在紙上。
個別匯報: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擺了4個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擺了2個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擺了2條魚,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8+8=16根。
生4:我擺了8個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邊板書邊故做疑難的樣子,“唉呀,你擺了這么多三形,老師要寫好長時間才能寫完。那如果你擺了10個,20個,50個呢,寫起來會更麻煩。有沒有比加法更簡單些的表示方法呢?”引導學生說出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課堂反思: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預設的。況且開放的課堂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學生的創造性言行、質疑等等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教師事先備好的教學過程被打亂,教學進度或加快或減慢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由課的具體行進狀態、以及教師當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教學的放與收一定要處理到位。學生擺小棒并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后,要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后面學習兩個乘數的意義時理解得比較清楚,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在放開之后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于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使學生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要使數學課堂活起來,一定要在備課時聯系教學內容實際,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手又動腦的數學教學活動。另外還要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