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教案(精選2篇)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
學生喜歡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1.請學生帶著不同的頭飾跟著音樂自己表演動作,如孔雀,恐龍,獅子等,同時問:"你能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嗎 "
二,活動:請同學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擺放在桌面上,小組內的同學互相玩耍,并說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玩具的形狀.
1.小組匯報:你喜愛的玩具在哪兒 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2.畫玩具.咱們來一個畫畫比賽,看誰能把自己看到的動物形狀簡單而又比較準確的畫出來.
3.作品展示.請學生介紹畫出來的形狀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
4.判斷.出示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體的圖片,用找朋友的方式進行配對.
5.(出示課題)師:原來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三,進一步體驗:
1.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2.連線游戲.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三,小結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所以在我們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這里面有我們許多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生活.
第二課時 軸對稱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學生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會欣賞數學美.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子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具準備:對稱圖形卡片若干,水彩筆,剪刀.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引入
1.課件出示(蜻蜓,蝴蝶畫面).蝴蝶說:"蜻蜓阿姨,我想在媽媽生日那天送件親手做的衣服,可是老做不好,怎么辦呢 "(出現三種不對稱的衣服圖形)
蜻蜓阿姨說:"好孩子,別著急,我先帶你到圖形城去逛逛,回來之后你一定會做."
二,新課
(一)初步認識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逐漸打開的兩扇門,同時播放《春天》這首歌).師說:"多么美的景色,小朋友們,你們能說說畫面上有些什么嗎 "(蝴蝶,花,樹葉,樹用課件依次出現)
2.師說:"你們能猜一猜這幾種圖形都有什么共同特點 "(每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小組匯報)
3.老師說:"象這樣左右兩邊或者上下都一樣的形狀,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的圖形(課件展示),今天,我們就和蜻蜓蝴蝶一起認識認識這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出示課題)
4.(課件展示:蜻蜓蝴蝶來到自選商場),師說:"小朋友們,你能在圖形卡中選出兩個來拼成一個對稱圖形嗎 "然后小組活動,請一人匯報所拼成的對稱圖形.
師說:"有沒有不能拼成的,為什么 "
5.課件出示,蝴蝶說:"哦,我知道了,衣服也是對稱圖形,這些對稱圖形怎么剪呢 "
(1)請小朋友幫它她剪一剪,試一試,看看你能否成功.
(2)小組活動,用彩色紙剪對稱圖形.
(3)小組展示,并講一講怎樣剪的.
(4)小結:原來把紙對折就可以剪出一個對稱圖形,那么折過之后的折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課件出示)然后請師生一起來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6.師說:"老師提一個建議,讓我們把剛才剪的對稱的對稱軸用筆都畫出來,看誰畫得直,畫得好." 小組展示.
7.師說:"原來,有個這個折痕,就可以幫助我們畫對稱軸,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的對稱圖形呢 "
(二)畫對稱軸
1.課件展示:蜻蜓帶著蝴蝶來到圖形屋,看到三位對稱圖形長輩.說:"你能畫出對稱軸嗎 "請小朋友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卡片自己折一折,畫一畫,找找看每種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
2.小組展示.
3.課件展示:對稱軸的畫法
4.小結:師說:"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找出同一個對稱圖形不同的對稱軸,而且還知道長方形有兩個對稱軸,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圓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三)課件展示:它們又來到圖形市場.
1.蝴蝶說:"怎么這些圖形只有一半,另一半呢 請小朋友們幫它們畫出另一半,行嗎 "
2.介紹方法
(四)蝴蝶和蜻蜓離開了圖形大廈,蝴蝶說:"蜻蜓阿姨,我會做了,會做了,用對稱的方法來剪衣服,我一定會做好的,謝謝你."
三,總結
師說:"對,正如蝴蝶姑娘所說的,對稱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對稱的圖形,正因為此,我們看到的事物才多姿多彩,我們的數學知識才會越來越豐富,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去更多的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第三課時 鏡像對稱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鏡像對稱圖形
教學重難點: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鏡子,書第71頁的開放題
教學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
2.出示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請小朋友說一說,怎么會出現兩棟房子,六只天鵝,怎么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鏡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 3)小結: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 "出示一面大鏡子,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里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
(1)我向前走一步,鏡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2)鏡子里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3)學生任意做動作.
4.在桌面上擺出蝴蝶,大禮堂,青蛙,雪花等圖形的一半,讓同學把鏡子與這些圖形垂直豎放,觀察鏡子里面是有什么
5.判斷,書第71頁第5題
6.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6.總結: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觀 察 物 體
一、教學目標 :
1、通過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點:
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結果是不同的。
三、教學難點 :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一個玩具
六、教學過程 :
創設情景:
1、出示一個六個面顏色都不同的正方形,讓學生在某一位置觀察這個正方形,問學生最都能看到幾個面的顏色,要看到其他幾個面的顏色,怎么辦?
2、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師:“為什么每個人得到的結果不同呢?”
學生講一講自己的想法。
師:那么為什么會不一樣呢?你同意誰的結論?
生:他們四人都不對,因為只摸到了一部分,不全面。
師:對呀!這四個人得到的結論都不是全面的。為什么呀?
生:他們四個人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上摸的?
師:要全面的了解一個物體的特征,必須要全面的去觀察這個物體,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綜合無分析把握這個物體的形狀和特點。我們本節課就來學習觀察物體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
探索新知:
1、觀察物體
(1)出示鬧鐘,(放在學生中間)分組進行。讓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位置同時觀察。
(2)學生活動,觀察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的物體形狀。(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因為我在鬧鐘的前面。
生2:因為我在鬧鐘的后面。
生3:因為我在鬧鐘的左邊。
生4:因為我在鬧鐘的右邊。
師:我們每一個人只看到一種結果,你相信別人的結果嗎?真是這樣嗎?
學生交換位置觀察,再交流一下(注意自己的觀察位置)
(3)師:通過剛才的不同觀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沒一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不同的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樣。
生:沒一個物體都不一樣,有好多形狀。
師:是這個物體不一樣嗎?
生:不對,是我們人看的餓位置不一樣。
師生小結: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結果是不同。
(4) 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
師:誰能說一說圖中恐龍的三個圖形分別是誰看到的?
學生分組討論,并說明理由。
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應用拓展:
1、 多媒體課件出示圖:桌上放著一個茶壺,四位同學從各自的角度觀察。
(出示茶壺四個方向看到的圖形)請指出下面四幅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
2、 小組活動進行觀察
67頁“做一做”中的活動。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數學課本直接進行操作,每個小組成員先從某一角度看這摞書,然后交換位置看一看。最后,在教科書上進行連線。
鞏固新知:
1、每個學生從各自的方向觀察自己的玩具,說一說看到的玩具有什么不同。請幾個學生說給全班同學聽。注意:“我在它的(位置),我看到了(形狀)”
2、小組活動鞏固知識:任選小組成員中的一個玩具,放在桌子中間,說一說從自己的位置看到的玩具的樣子。
A: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B: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位置觀察
應用總結:
師:那么“盲人摸象”故事中的四個人的說法對嗎?他們四個人怎樣說,才是正確的?
生1:應該說:“大象的腿像一根柱子。”
生2:應該說:“大象的耳朵像一把扇子。‘
生3:應該說:“大象的尾巴像一條蛇。”……。
師:你們還可以怎樣說呢?
生:大象的鼻子像水管。
生:大象的身子像小山。
師:他們如果這樣說,你還笑他們嗎?
生:不笑了,他們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說的。
課堂小結:
1、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同學們好嗎?
2、如果讓你去觀察一個物體你用怎樣的方法觀察呢/
通過小結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對的,對一個物體應全面的觀察。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