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除法》教案(精選2篇)
《認識除法》教案 篇1
課題:分一分
第1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學具,使學生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操作方法,為認識除法積累較豐富的感性經驗。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合作意識。重點與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體會“先確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這種平均分的方法。課前準備:掛圖、圓片、小棒等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在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玩一個游戲。這里有6個○,現在請你把這6個○分成幾堆,可以怎樣分? 活動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認識平均分)。 活動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活動四:課堂小結,總結收獲。 1.組織學生小組比賽。 2.匯報交流。 展示:操作的結果。 采訪:分法最多的組,你們是怎么合作的?是怎么分的? 3.認識“平均分”。 談話:每張紙條上都是6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種分法,F在,我們再繼續把這些紙條來分一分,你會怎么分? 提問:你是怎樣分的?說說你這樣分的理由。 講述:像這樣每份都是2 個,或者每份都是3 個,我們就可以說每份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平均分) 小結: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完成“試一試”。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嗎?茄子博士也想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嗎? 出示題目:把8 個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樣分?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談話:瞧,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 出示:掛有8 個桃子的樹。問題:如果每個小朋友分2 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小結:8 個桃子,我們可以把2 個桃子作為一份分給1 個小朋友,一共分了這樣的4 份,就是分給了4 個小朋友。像這樣把每幾個作為一份來分,也是平均分。 1.第31 頁“試一試”。 學生讀要求,問:有沒有困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題。 先看圖,想一想要我們怎樣圈? 3.“想想做做”第3 題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要求。 今天,你在這堂數學課上有些什么收獲? 要求:給學生三分鐘,請同桌兩個人合作,先用圓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筆把分的結果寫在紙條上,每張紙條上寫一個結果。 比一比,哪組分的方法最多! 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題。 觀察題中的插圖,指名回答,要求說出理由。 動手試一試:用圓片擺一擺。 集體交流,展示并說一說: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分得幾個? 小組交流討論,用圓片擺一擺。指明學生到前面分一分。 學生動手練習,并填空。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圈一圈,并填空。 學生自己選擇解決的方法,把分的結果填在書上,再說說用了什么辦法分的。 通過把6個“○”的不同分法分類,使學生初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學生用8個“○”平均分,分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通過各人不同分法的交流,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按要求“每2個一份地分”,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體會這種平均分的方法。 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的活動,進一步體會“每幾個一份”這種平均分的過程。 課題:分一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學具,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 2.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重點與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體會“先確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這種平均分的方法。課前準備:掛圖、圓片、小棒等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例題(平均分的另一種分法)。 創設情境: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塊兒到山上去摘桃子,你們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提問:你認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8 個桃子平均分給2 個小猴。 提問:這樣每只小猴可以分得幾個桃子呢? 學生觀察得出:一共摘了8 個桃子。 通過分桃子這個情境中“分得公平”這個要求,學生自然地想到“把8 個桃子平均分給2 個小猴”,從而進入平均分的另一種分法。 活動二: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1.想一想,分一分。 2.說一說,演一演。 3.引導學生比較歸納。 比較:分的方法不一樣,想一想,分的過程有沒有一樣的地方?(分的過程是每份同樣多,有的同學是一個一個地分,有的是幾個幾個地分。) 小結:不管是一個一個分,還是幾個幾個分……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 個桃平均分給2 只小猴,每只小猴4 個。 用圓片代替桃子,想辦法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 學生邊說邊演示分的過程?赡軙幸韵逻@些方法:先分給每只小猴1 個,再分給每只小猴1 個,直到每只小猴4 個;先每只小猴2 個,再每只小猴2 個;先每只小猴3 個,再分給每只小猴1 個…… 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雖然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過程是每份同樣多,有助于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活動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狗媽媽分骨頭。(“試一試”改編) (1)講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興興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見黑狗、白狗、花狗3 只狗媽媽在商量事情。原來3 只狗媽媽各獲得12 根骨頭。黑狗媽媽有2 個孩子,白狗媽媽有3 個孩子,花狗媽媽有4 個孩子。你們愿意幫3 只狗媽媽把骨頭平均分給他們的孩子嗎? (2)出示填空題。 ①把1 2 根骨頭平均分給2 只小狗,每只根。 ②把1 2 根骨頭平均分給3 只小狗,每只根。 ③把1 2 根骨頭平均分給4 只小狗,每只根。 2.第33 頁“想想做做”第1 題。 (3)分一分、填一填。 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骨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 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反饋。 讀懂要求,思考準備怎樣解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把習題編成童話,提高了學生操作的興趣,增加了情趣,同時,通過3次分的過程,增強學生“分”的體驗,掌握“分”的方法。 通過三次“圈一圈”和開放的分練寫本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平均分成幾份”的體驗。活動四:課堂小結,總結收獲。 今天,你在這堂數學課上有些什么收獲?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活動五:聯系生活,運用“平均分”。 1.談話:老師這里有1 6 本練習本,請大家利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平均分成幾份,看看你們能想出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梢韵扔眯“舸娣忠环,再把分的結果畫在紙上。遇到困難可以請教你信賴的同學和老師。 (交流和討論:注意詢問為什么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呢?) 2.在我們生活中你還遇到過平均分東西的事情嗎?說一說是怎樣分的? 課題:分一分
第3課時
教學目標:1.繼續經歷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通過操作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開放題教學,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重點與難點:通過平均分的兩種操作方法,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課前準備:掛圖、圓片等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初步感知,鋪墊準備。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個圓片。 提出要求:①把它們平均分4份,看看每份有幾個? ②把它們每4個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幾份? 2.提問:想一想,剛才自己是怎樣分的,再觀察黑板上兩位同學分出的結果,這兩種分法的結果雖然不一樣,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3.小結:這兩種分法雖然不一樣,但它們都把每份分得同樣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學生拿出自己的圓片動手操作。(兩個學生上黑板操作) 通過兩種不同要求的操作,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活動二:動手操作,體會領悟。 1.創設情境。 出示:12枝鉛筆。 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老師為了獎勵上課認真的同學,特意準備了一些鉛筆。數一數有幾枝? 3.自主探索。 4.初步交流,總結兩種思路。 (1)提問: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2)匯報:根據學生匯報有意識地分成兩類。 (3)談話: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都分對了,但他們又是怎么想的呢? (4)小結:雖然結果相同,但他們所想的和分的過程卻可能不一樣,有的是“每幾個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幾份”, (5)談話: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 6.展示后小結。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幾個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幾份地分”,但不論用哪一種方法,最后結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明確要求。 (1)提問:把12枝鉛筆平均分,你想怎樣分? (2)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新課標第一網 拿出12個圓片來代表12枝鉛筆,動手試一試。 5.小組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組內總結:你們小組共發現了多少種分法?把它們分別貼在小黑板上。 通過開放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操作方法,獲得同樣的結果,在整體上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注重操作的體驗和對操作結果的觀察。 注重操作的體驗和對操作結果的觀察、提升。活動三:鞏固應用,內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4題。(1)先出示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2.“想想做做”第5題。 (1)談話:圖中一共有幾本書?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平均分的話,可以怎樣分呢? 3.“想想做做”第6題。 (1)提問:圖上畫了什么?兔子是怎樣分的?雞是怎樣分的呢?(注意兩種分法) (2)獨立完成填空。 (3)小組交流并訂正。 (2)獨立完成填空。 (2)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再和同桌交流。在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看不同素材的圖,由扶到放,加深對“平均分”兩種情況的認識。初步體會“合”與“分”之間既相對又相關聯;顒铀模赫n堂小結 今天,你在這堂數學課上有些什么收獲? 課題:練習四(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進一步認識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熟練掌握除法中兩種不同的分法,能正確寫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學到的數學語言正確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重點與難點: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熟練掌握除法中兩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確寫出除法算式
課前準備 若干個圓片,小棒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練習四第1題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寫算式。(2)比一比:你發現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結: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3)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通過對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及列出的不同除法算式的比較,體會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系,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實際意義。 練習四第2、3題 看圖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頁第2、3題(1)引導看圖,想一想分的過程,再填空。 (2)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根據對一副圖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練習寫出兩個除法算式。 練習四第4、5、6題 先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蘿卜,再填括號里填數,再填算式練習四第5題。仔細觀察圖,再填算式練習四第6題 根據文字敘述寫除法算式。 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蘿卜,再填括號里填數,再填算式填算式 學生獨立完成第40頁第6題。 新課標第一網 課題:練習四(2)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義,通過兩種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2、通過看圖會寫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并能說出各個算式的含義。
3、增強交流的信心,培養良好的數學習慣。
重點與難點: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熟練掌握除法中兩種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確寫出除法算式
課前準備 若干個圓片,小棒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活動一:解決練習四第7題。
1、審題分析,寫算式。
2、觀察第7題,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根據一幅圖可以寫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不過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a讀題,理解題意。
b獨立列式
c討論分析
本活動根據不同的要求寫出不同的算式。弄清每個算式表示的實際含義,初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系;顒佣⒔鉀Q練習四第8題。
1、投影出示:三個花壇。
2、說說圖意,教師指導,盡量用數學語言說。
思考:為什么第一題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題用除法算?
3、學生交流完成,引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活動三:應用乘、除法的意義
解決實際問題。(第9題)
創設情境,講述故事,。
活動四:選擇信息,寫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題圖片
2、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3、小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說說你寫的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活動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小朋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同桌討論交流,在書上列出算式 根據圖,每個學生寫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規定時間內誰寫得又對又多。 通過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熱情。課題:認識除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 通過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 。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感,并進一步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
重點與難點: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課前準備 若干個圓片,小棒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 。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1.教學書上第36頁的例題。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指導看書上的插圖)
講述:小朋友,星期天你們假日小隊經常活動嗎?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隊組織外出爬山,他們決定坐纜車去山上游玩。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提問:你知道要坐幾輛纜車嗎?你是怎樣想到的?
。3)教學除法算式
、僦v述: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怎樣寫算式呢?共有6個小朋友,先寫6,再寫÷(介紹除號,指導寫法)每輛車坐2人,就在除號后面寫2,剛才你們已經想出來了要坐3輛車,接下去怎樣寫?(邊講述邊板書: 6÷2=3)
、诮榻B除法算式的讀法。
、厶釂枺航Y合這道例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學第36頁的“試一試”
小結:把幾個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 、繼續教學除法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教學第37頁的例題。
(1) 提問:你從這道題中知道些什么?[板書:6枝鉛筆 3人 每人枝]
、倭谐ㄋ闶
講述: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3人,求每人分幾枝,也可以用除法計算。誰能寫出除法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6÷3=2)
、诮榻B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練習
讀除法算式,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學第37頁的“試一試”練習題
3、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三、組織練習,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做第38頁的“想想,做做”第1、2、3、4題。
在小組內交流,說說填寫出來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課總結
提問: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們用什么方法學會了除法?你認為怎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
(學生回答后板書:6個人 每輛車坐2個人 要坐(。┤。)小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讓學生看圖、讀題、獨立完成。訂正后提問:結合這道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讓學生觀察和閱讀例題(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后把結果板書到括號里。6÷3=2結合這道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說說這道除法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學生獨立完成,并與同桌交流括號內填什么數,這個數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引出“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分的平均分的活動,并抽象出除法。在此基礎上認識除號,指導讀法、寫法。 練習從“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求每份是多少”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法,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實際意義。
《認識除法》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48—5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感,并進一步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圓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1.教學書上第48頁的例題。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指導看書上的插圖)
講述:同學們,周末你們會外出活動嗎?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組織外出爬山,他們決定坐纜車去山上游玩。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6個人 每輛車坐2個人 要坐(。┤恕#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提問:你知道要坐幾輛纜車嗎?你是怎樣想到的?
小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學除法算式
j講述: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怎樣寫算式呢?共有6個小朋友,先寫6,再寫÷(介紹除號,指導寫法)每輛車坐2人,就在除號后面寫2,剛才你們已經想出來了要坐3輛車,接下去怎樣寫?(邊講述邊板書: 6÷2=3)
k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
l提問:結合這道例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學第48頁的“試一試”
讓學生看圖、讀題、獨立完成。訂正后提問:結合這道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幾個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 、繼續教學除法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教學第49頁的例題。
。1)讓學生觀察和閱讀例題
提問:你從這道題中知道些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后把結果板書到括號里。
講述:6個小朋友植樹,平均分成3組,求每組有幾人,也可以用除法計算。誰能寫出除法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6÷3=2)結合這道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第49頁的“試一試”練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說說這道除法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2、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三、組織練習,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做第50頁的“想想做做”第1、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與同桌交流括號內填什么數,這個數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組內交流,說說填寫出來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課總結
提問: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們用什么方法學會了除法?你認為怎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
五、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