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作單位量長度導學案(精選2篇)
用米作單位量長度導學案 篇1
尚美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五段”教學導學案
年級
二年級
備課教師
教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二)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頁例3,練習十三4~10題。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能解決有關長度計算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測量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教學重點用米作單位量長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呈現情境導入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測量較長物體或距離時使用的長度單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與另一個長度單位——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1米=100厘米)教師: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用米作單位來測量長度。學生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目標展示1.進一步掌握用米作單位量物體長度的方法。2.能解決有關長度計算的簡單問題引導自學1.量比較長的距離,還可以用什么量? 2.估一估教室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3.用卷尺量一量。 4.說一說測量時要注意什么?根據自學提示自學教科書63頁上的例2。探究交流1.把自學中的收獲和問題與小伙伴分享、交流。2.請同組的小伙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3.小組長把小伙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4.小組匯報本組同學的收獲。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講釋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量較長物體的長或距離,也可以用卷尺。用軟尺或卷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或距離時,一定要注意:1。物體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離數學幾最近,就是大約幾米。2。在小組同學合作測量時一定要注意,把尺子拉直。3。讀數時一定要看清離尺子上哪個數字最過就大約是幾米。學生提出質疑,教師講解。檢測練習填合適的單位 一支粉筆長約8( ) 教室門高約2( ) 媽媽的鞋跟高約6( ) 小力的身高約125( ) 一張床長約2( ) 黃瓜長約20( ) 一座樓房高約15( ) 旗桿高約15( ) 尚美評價針對本節課的學習表現,小組評價,學生互相評價,然后教師評價。
教學板書
設計
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量較長的距離,可以用卷尺 教室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7米 教學反思
用米作單位量長度導學案 篇2
尚美課堂教學模式
——數學“五段”教學導學案
年級
二年級
備課教師
教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8頁的內容,課堂活動1,2題及練習十四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認識1米,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概念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問題呈現情境導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教師:哪兩位同學愿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過剛才的測量,有什么感覺?
學生:黑板很長,用學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教師:請大家看教科書第62頁的第一段話,把它讀一讀。
學生讀后,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學生實際量,思考目標展示
1.認識米尺,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掌握米和分米,厘米間的坦率。 3.會用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引導自學1.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距離,通常用什么作單位? 2.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3.1米到底有多長,用手比劃1米。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5.用米作單位量黑板的長度。根據自學提示自學教科書62、63頁上的例1。探究交流1.把自學中的收獲和問題與小伙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伙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伙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匯報本組同學的收獲。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講釋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量較長物體的長或距離,要用米作單位,明白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兩臂比劃一米的長度,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再讓學生找生活中大約1米的物體。最后讓學生正確用米尺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生提出質疑,教師講解。檢測練習完成書64頁的課堂活動 尚美評價 針對本節課的學習表現,小組評價,學生互相評價,然后教師評價。
教學板書
設計
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米(m) 1m=100cm 1m=10dm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