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 Unit 1 Where I live 教學案例
本課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級牛津英語unit 1 where i live中的 let’s act這一課。
教學內容:clean the desk, please.
sweep the floor, please.
教學難點:句型的靈活運用。
課的一開始,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把他們從課外很快地拉回課堂,我設計了sing a song<good morning>,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還拉近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唱完歌曲后,我讓學生sit down, please.的時候,為了引出所教授的句型,突然走到一個學生跟前,拉著他不讓他下座。正當全班小朋友用詫異的眼神看著我時,我摸了一下他的椅子說: oh, your chair is dirty. 接著我便從講臺上拿來rag, 對他說:clean your chair, please. 這樣重復說幾遍,全班小朋友就能很快知道句子的含義。當學生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之后,我便讓學生開口,喊同學的名字,邊喊邊說:馬有代,clean your chair, please. 楊厚磊,clean your chair, please. 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同時也鍛煉了口語能力。
在這基礎上,我請出勞動委員,讓她在班級里再找找幾處有點臟的地方,于是便引出:clean the door/window/blackboard/tv set, please. etc. 這樣,孩子便能在發現中學習,感知英語了。發現臟處后,就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擦一擦弄干凈,進一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當act這些句子之后,我發現其中一個小朋友的小臉和手臟了,于是便問其他學生:我們應該對他說什么呢?孩子們回答我:clean your face/hand, please. 這就把clean the _____ ,please.的句型更深入化了。
由于剛才把窗、門等弄干凈時,地上留下了灰塵,所以在教授sweep the floor, please. 這一句型時,為了能夠自然地引出,我便利用這一點,指著地上的灰,對小朋友說:what should we do? 很自然地引出sweep the floor, please. 這一句型。在反復操練這一句型后,學生此時興趣還很濃,為了讓學生很自覺地隨著我所設計的教學思路進展下去,教與學融為一體。于是我便趁熱打鐵,再對學生說:掃地并不能解決問題,拖地才能把臟東西弄得徹底些,就拿來了拖把。引出拓展句型:mop the floor, please.
在教完了這些句型之后,讓學生listen and act. 根據指令做動作,在這基礎上,再讓學生say and act. 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我讓學生命令我,聽小朋友的口令,老師做動作。看到老師聽他們的口令做動作,學生興趣就十分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了,教學效果也達到了。
最后還有5分鐘左右的時間,為了讓全班動起來,便讓全班來了個大掃除,并讓每一小組分擔一項任務,各組分別負責擦窗、掃地、擦黑板等等。學生們干勁十足,并在這個勞動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看著學生們都干得非常棒,于是便對他們說:now, our classroom is very clean. do you happy? do you love our classroom? 在愉快的氣氛下,拉下了整堂課的帷幕。
課后隨筆: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三年級小朋友,基于這一年齡層次的孩子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同時好奇心和求知欲相當強烈,因此就拿這種do action的活動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激發興趣,讓學生的思維狀態處于積極的狀態。結合好動的特點,參與到活動中來,很好地體驗句型在規定情境中的正確應用,能夠很好地理解句子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