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2B Unit 4 In the park的教學與反思
反思:
1.學習任務的落實。
一節課下來,我既教授了新單詞,完成了計劃,又提前教授了新對話,而且從課堂提問上看,學生掌握的還不錯。但是沒有在課堂內進行單詞拼讀檢測,單詞教學成果只能反映學生掌握了單詞的音及意,學生對單詞的記憶默寫只有留到下一節課。
2.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轉變為語言學習的機會。
回顧整個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如果不是那時候,我在教授climb 時,用了夸張的動作,引起了某位同學的抗議,而此后讓學生也肆意的擺動作,課堂也活躍不起來。這還真要謝謝那時候余崇錚同學的插嘴,也還好我那時候沒有批評他,說他插嘴是錯誤的,干擾了老師的教學情緒,打斷老師教學思路,同時也影響大家的學習,破壞老師的教學計劃。部分學生在此后也逐漸的拋棄了害羞,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自己。師生共同創建了輕松自由的學習氣氛,學生自由的表演,老師大方的肯定,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習信心。
而這節課我教的很輕松,不再像以前那樣要反復強調“follow me. listen to me. are you ready? can you hear me?” 我自己感覺到在課堂上,不能因為是老師就一定要求學生尊重老師,服從老師的教學安排,老師怎么教學生就只能怎么樣學習。不能這樣,can do this or that. 而要把架子放下,和學生一起學習,和學生一起共同體驗課堂教學過程,不壓抑學生的活潑好動,以后教學設計要多考慮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設計和組織活動。
以后再課堂教學時我還要多表演,老師自己表演給學生,娛樂學生,讓學生在歡笑中感到老師的表演也不過這樣,自己就不必要害羞了,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掌握體態表演訣竅,準確自然的運用體態語,讓教學更具備藝術性。
3.教學活動的開展。
a 活動性與互動性。
開展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小組比賽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對話問答中學習知識,體驗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交流中融入情感的交流,小組的競賽,大家的合作互助精神還要繼續培養。
b 趣味性。
愛玩是小孩的天性,競強好勝是小孩的本性。在課堂上適當的,由意識的開展趣味性的小組比賽游戲,讓學生覺得好玩,這樣延長學生注意力的保持時間。
c 總結性
低段語言學習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總結本課重點,學了什么單詞,可以用于哪些句型,用什么樣的問題該做怎么樣的回答,看是他們都很厲害能自己總結課堂所學,但是這堂課我用chant 的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總結,即受到學生的歡迎,保持了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是為以后的教學保留一個趣味實用活動形式。
自我總評:這一節課上雖然出現了突發狀況,但是恰當的處理反而推動了學習氣氛,制造了學習機會。在課堂上的教學的我有了“新鮮的活力”。 怎么說呢?活力是那些孩子所傳給我的,他們的單詞的動作詮釋興趣,帶動我的體態表演;他們強烈的表現欲促使我開展了那些趣味性互動性的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