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份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成語故事
(1)通過“井”這個窗口,出示“井口”等詞語。學生讀讀記記。
(2)通過“成語故事”窗口,出示一些與動物有關的成語故事的題目。推薦全注音卡通叢書《成語故事》。
課時目標:
1、理解“坐井觀天”的含義。
2、辯證地認識“井底之蛙”。
3、懂得對有缺點的人,應當給予幫助。
教學過程:
一、引出青蛙
1、同學們,昨天王老師已經帶著我們痛痛快快地讀過了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坐井觀天。
2、什么叫“坐井觀天”,你知道嗎?
這一口井里有水嗎?(這是一口枯井,只有下雨時才有那么一點兒水。)
3、“坐井觀天”是一個成語,這一個故事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我相信咱們班許多同學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當人們一看到“坐井觀天”這四個字時,就會想到另一個成語——井底之蛙,就會想到這一個故事的主人公——青蛙。(板書:青蛙)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認識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
二、認識青蛙
1、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想站起來讀的同學自己站起來。
2、下面俞老師要做一個小小的調查:喜歡這一只青蛙的同學請舉手,不喜歡這一只青蛙的同學請舉手。
喜歡這只青蛙的同學讀青蛙說的話,不喜歡這只青蛙的同學讀小鳥說的話,俞老師讀作者的話。
3、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青蛙?(板書:這是一只的青蛙)
4、交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談自己的見解。并將自己的“理解”寫在黑板上,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寫。(如:自以為是、驕傲、沒頭沒腦、沒有知識、眼界不開闊、不聽話等)
5、在同學們(大多數同學)看來,這是一只不受大家喜歡的青蛙,不受大家歡迎的青蛙,因為他……(根據板書),咱們就帶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讀這篇課文。
哪些同學愿意讀小鳥說的話?請站起來(估計比較多)。俞老師讀青蛙說的話,坐著的同學讀作者的話。
三、理解“坐井觀天”
1、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一只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青蛙,所以人們常常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人。
2、俞老師這兒就有幾個例子(出示):
(1)小明這次到北京轉了一圈,可開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觀天,沒想到外面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
(2)有些人坐井觀天,自我感覺特別好,卻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們很多同學坐井觀天,很少讀課外書,不懂的東西太多了。
(4)原以為我們的設計、規劃夠先進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們是坐井觀天,比起人家就差遠了!
這四個例子中的“坐井觀天”是說這些人坐在井底看天嗎?
3、所以,咱們每一個同學從小就要多學點知識,多讀一些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你才不會成為一個坐井觀天的人,而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四、再次認識青蛙
1、同學們,千百年來,直到今天,人們都認為這一只青蛙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甚至自以為是,他一直受到人們的批評指責,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太可憐了,這是一只可憐的青蛙!(板書:可憐)俞老師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