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學反思
在介紹完“北面天安門城樓”的建筑后,我進一步拓展,進一步深入,讓學生結合廣場南面、西面、東面及中央的建筑物畫一畫,并讓同桌之間看著畫的圖片介紹介紹,在同桌交流的基礎上,指名到黑板上用圖片代表建筑,把建筑放到合適的位置,再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把這些和北面的建筑放在一起,這樣就構成了整個第二自然段的景物)
這樣讓學生通過看看、畫畫、說說、放放把抽象變為直觀,并調動了學生的手、腦、眼、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難點。
最后,我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北京的美麗和雄偉,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
《北京》教學反思
《北京》一課敘述了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課文從天安門廣場的四周和中央的建筑,北京的大街和立交橋的特點以及主要名勝古跡和公園介紹了這座文明中外的古老而又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給人留下的深刻影響.從教材內容看,本文有三大特點:
結構嚴謹.
課文共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抒發了贊美和熱愛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間2,3,4三段按照方位順序來介紹對北京的景物展開了具體的描寫.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選擇精煉.
課文選取了三個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橋,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來的建設成就;三是北京的名勝古跡和公園.通過以上三處景物的描寫,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風貌.
本課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首都北京的贊美之情和熱愛之情.
本文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重點是字詞的學習.而后是初步掌握課文的內容.
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讀,采用了多種讀的方式,如指名讀,齊讀,開小火車讀,男女比賽讀.在了解課文內容這一部分,我以一個問題為主線:北京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北京的美麗.就讓學生從文中找能夠體現北京美麗的語句.通過對個別字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初步產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
在這次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字詞得教學中,節奏不夠緊湊,花的時間過多.生字組詞朗讀的時候,可以學生先組詞,學生不能組詞的,教師再補充,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組詞應該將詞語板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看著生字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
大部分學生是沒有去過北京,對天安門,天安門廣場等景物并沒有清晰的概念,如果我能結合文中的插圖來講解課文,相信效果會更好.
《北京》教學反思
北京是神圣的,是令人向往的,是孩子們熟悉的,也是遙遠的、陌生的。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它國際化、現代化的氣息,是缺少生活閱歷,生活在小城市的學生所難以體會的。課文的第2段介紹的是北京的古跡——天安門,而3、4段則介紹北京的交通、綠化等比較現代化的東西,為了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決定把它分成兩部分教,本堂課著重學習第二段——欣賞天安門周圍的景物,品讀文句。
第二段的教學本人感覺還是比較扎實的。
一、注重詞語的理解和積累
詞語是文章的“磚塊”,要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必須以詞語教學為基礎。對于本段中學生應該理解的詞語,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和引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