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讓學生做主了嗎——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案例
(指名上來擺)
[利用課文插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鳥各在什么位置。]
生:(先用手指出井沿)青蛙坐在井底。(貼圖)小鳥從天上飛來,落到井沿上。(邊說邊比畫,再貼小鳥圖)
師:“無邊無際”這個詞在課文的哪句話中請找出來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就是天特別大,看不到邊。)
師:這個詞是指非常寬廣,看不到邊。你們還可以從小鳥的哪句話中看出天是無邊無際,大得很。(指一生)你說。
(生:從第三段中小鳥回答說“我飛了一百多里”這句話看出天大得很。)
師:那誰能用贊嘆的語氣讀出來。自己先練一練。
(生自由朗讀、指名讀)
師:天真大啊!小朋友們,把天很大很大的語氣讀出來。“小鳥說,你弄錯了……”開始。(引讀)
(生齊讀)
師:讀得好。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卻認為小鳥說的那些話都是大話。誰知道什么是大話?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
[從理解“無邊無際”到理解什么是“大話”,循著學生質疑的順序依次解疑。并對每個疑問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己見,尊重不同意見,直至理解到位。]
(指名說“大話”的意思)
師:大話的意思我們知道了,還有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青蛙和小鳥到底在爭論什么”(指著板書),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一個讀青蛙說的話,一個讀小鳥說的話,你們也學著小鳥和青蛙試著爭論一下吧!
(生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
師:好了!剛才你們像小鳥和青蛙一樣爭論了一下。誰來說說爭什么呀?
(生:青蛙和小鳥在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
師:它倆在爭論天到底有多大!我們請兩位小朋友讀,一個當小鳥,一個當青蛙,大家聽他倆的爭論。
(一男生讀青蛙說的話,一女生讀小鳥說的話,把爭論天有多大的句子讀出來。)
場景三:
師:大家讀了青蛙說的這段話,聯系圖想一想,它的話錯在哪兒?
(生:井壁擋著了青蛙的視線,讓它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了。)
師:小朋友們,誰最聰明,能用青蛙的表情和根據它說的話,再幫青蛙找一找它還有什么錯呀?
(生:它笑著說:“我不會弄錯的。”)
師:這是什么錯啊?
(生:自以為自己是對的。不相信別人說的。)
師:從剛才小朋友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么錯了,就因為他生活的范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得很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學到這里,哪個小朋友給我們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
[經過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逐步認識了青蛙的錯誤,進而來探討“坐井觀天”的含義。]
(指名:坐在井里看天。)
師:“觀”就是看的意思。上課前馮老師說過了,坐井觀天是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除了告訴我們青蛙坐在井里看天這件事以外,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是批評有什么錯誤的人呢?
[聯系課題,再聯系課前課后,啟發學生體會課文的寓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生:批評自以為是的人。)
師:對的,誰能說得更完整些?
(再指名: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批評看得少,見識少而又自以為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