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圖片、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師指著圖片:這是什么?這么可愛的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我們讀懂了第14課的這個寓言故事,就會知道了。生齊讀課題:14、我要的是葫蘆。
師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要求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課件,圖上有什么?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并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讀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
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系。“掛了”在這里可以換成什么詞?哪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么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怎么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么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并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6、讀了第四段后,你們有什么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7、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里找出為什么。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匯報,并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著”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這句說什么。理解“奇怪”,為什么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8、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9、說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1、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是很密切的。2、種果實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10、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系,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系,我們就要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系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