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教學案例分析
(四)課內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激趣導入: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孩子們朗讀中的春天猶在眼前,孩子們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畫下來吧。讓學生動手畫,畫好后讓生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課內課外的春天場景達地到了有機的整合。孩子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升華。
【教學運用效果】: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把課堂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容量地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習過程中,生動的畫面、和諧的音樂給了學生美的熏陶;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拓了視野;教室書聲瑯瑯,多種形式的朗讀活躍了氣氛,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教室里嘰嘰喳喳,孩子們三五成堆,學習、討論、朗讀充實了整個課堂。孩子們學得愉快,掌握得牢固,他們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創造想像潛能都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教學反思】:
一、充分利用資源,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在教學這首詩時,開始運用“創設情景,感染氣氛,情景朗讀”(這是遠教資源的寶貴財富)讓學生對生活中沒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師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師共享生活的快樂,并對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一邊導看一邊導思。利用先進的媒體資源刺激了學生的眼、耳、腦等感官,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學習欲望。好的教師應當是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挖掘其學習潛能的。教師深諳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兒童喜聞樂見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營造出繽紛的天地,讓學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樂范讀將春天的景色帶到學生中間,更將學生領入美好的學習情境,使之意識到:快樂的兒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資源,在有限的時間、空間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變枯燥的學習為多種感官的綜合接觸。利用資源,配合音樂、畫面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生在美的音樂聲、生動的畫面中了解春天的美麗景色,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資源,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文中的字詞。低年級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學會書寫。對于學生來說,完全靠死記硬背,枯燥無味。但是,我充分運用遠程資源,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當小老師,以及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感覺不是在課堂,而是在生活,使學生在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指導學生的書寫,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提醒,再板書演示,但是通過遠程資源中的書寫指導,讓學生對生字的整個書寫過程有一個動態的了解,生字的筆順掌握得比較牢固,并且通過整潔美觀的漢字展示,學生感受到中國方塊字的豪放美觀,對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強調,因此學生記憶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視。
四、借助資源,誦讀感悟,體會意境。作為低年級的孩子,想像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對句意境的體會也比較膚淺,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以往教師只是結合句,講講其中的大概內涵,或者有些教師干脆直接把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書出來,讓學生死記硬背。但作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能力,在讀中感悟。無疑對詩詞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資源,變抽象為具體,使之更清晰、更直觀、更精確、更快捷的供學生觀察,想象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文的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語文活動經驗,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