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說課稿
通過開展3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進行自主識字的能力和記字的方法。
四、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學生會讀了詩句并讀正確了,這只是達到了最基本的要求。古詩是有節奏和韻律的,因此,第二步讀,就要指導孩子們讀出詩句的節奏和韻律之美。本教學環節通過畫停頓記號范讀、指名讀、比賽讀、小組評議等形式,培養學生朗誦古詩的能力以及正確朗誦詩歌的技巧。
五、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為了打破傳統的逐字逐句、枯燥乏味的串講模式,我別出心裁地出示《望廬山瀑布》的白話版,即把《望廬山瀑布》的詩意以散文的優美語言呈現出來,讓孩子們來個文白對照,在孩子們多種形式的文白對讀中,古詩的意思意境在孩子們的頭腦中慢慢開始清晰。這一教學活動與我們常提的結合注釋理解詩意的實質是一樣的,但文白對讀的方式,詩意以一個整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保留了詩歌完整的意境美,避免了把詩分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失去詩的意境美和整體感。
六、想象畫面,讀出韻味
這一教學環節,以“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為什么?”這一問題統領,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張揚個性,暢所欲言。在學生回答“為什么喜歡”的基礎上,讓全班學生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既是將文字還原為畫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是更進一步通過想象畫面來體驗詩句的意境美。由此,再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把詩的意境讀出來。這一遍朗讀,才能讀出詩之韻味。
七、熟讀成誦,總結學法。
背誦全詩,是本課重要教學目標之一。經過初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等多個環節,一遍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讀之后,大部分同學應該已能背誦。這時,老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學習本詩的方法,授之以漁,以便讓學生在以后的古詩學習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由兩大版塊組成,目標方法板塊和內容板塊。目標板塊是提煉出的學習本詩幾大環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內容版塊是提煉出的瀑布特點和詩歌的寫作手法。板書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說教學反思
這堂課上下來,學生由不會讀到讀正確,讀出節奏,讀出韻味,直至熟讀成誦,孩子們的變化是巨大的,收獲是豐碩的。他們不僅讀準了生字,寫好了“爐”字,還了解了古詩學習的步驟和方法。孩子們在這層層遞進的學習、朗讀中體會到了學習古詩的快樂,至始至終他們都是那樣的興致勃勃。我真正的關注到了學生的發展, 我感受到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豐富多樣的激勵評價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個大拇指就能讓孩子們精神抖擻,讀的此起彼伏。“你真聰明、真乖、真有眼力、你太棒了”讓孩子們信心十足。
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還可以上得更好,我覺得如果在文白對讀之前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對詩的粗淺的感受并提出不懂的,再讓學生自己在文白對讀中解決疑問,就更好了!對于李白的生平介紹,我們在備課時也有過討論,認為這首詩已經是學生學習李白的第三首詩,對于李白,前面的老師已經介紹過了,當然如果時間允許,也可以讓孩子們談談自己對李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