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教學反思
丑小鴨教學反思
《丑小鴨》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童話。文章塑造了一個豐滿的童話形象,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語言優美,富有情感。
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在讀中體驗和感悟。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閱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孩子們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如:“從什么地方讓你感受到丑小鴨的丑,讀出它的丑”、“讓我們也當一回丑小鴨吧,讀出你內心的孤單與可憐”、“把4-6小節連起來讀一讀,讀出丑小鴨的痛苦”、“丑小鴨望著自己的倒影,此時心情是又( )又( )。帶著這種心情再來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丑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使丑小鴨的情感,丑小鴨的精神就真正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從整堂課的表現來看,學生個別讀挺出色,但集體朗讀今后還需加強指導和練習。
其次,注重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統一。在提倡感悟體驗的同時又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積累了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從而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丑小鴨的感受,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在交流“你覺得離開家以后的丑小鴨過著怎么樣的生活?說說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能引導學生抓住“譏笑、追趕、只好、躲、才、悄悄地、凍僵、幸虧”等語言文字感受丑小鴨生活的苦難,并讀出丑小鴨的傷心、痛苦。
又如在理解“丑小鴨望著潔白美麗的天鵝,又驚奇又羨慕。”的時候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說“驚奇、羨慕”的意思,而是采用“如果標點符號能表示一個人的心情的話,那么丑小鴨此刻的心情,該用什么標點?”當聰明的學生回答“先用問號,再用感嘆號”后,讓他們用上這兩個標點符號說說丑小鴨當時心里會怎么想,我想孩子們不僅明白了“驚奇、羨慕”的意思,而且非常準確地體會了丑小鴨當時的內心情感。
第三,我覺得在本節課中做得比較成功的是在教學中能多次設計拓展延伸。在體會丑小鴨的丑時,我拓展了說話訓練:丑小鴨一鉆出蛋殼,他的哥哥姐姐們馬上圍了過來。哥哥懶鴨鴨看了丑小鴨一眼,說:“( )。”“( )”姐姐美鴨鴨嬌聲嬌氣地說,“瞧瞧我,毛( )的,嘴巴 ( )的,身子( )的,( )!”設計本意是通過說話訓練,把丑小鴨和其他小鴨相比,尤其是跟美鴨鴨的美對比,突出丑小鴨的丑,其次再講美鴨鴨的說話訓練,又是對文本語言的一次學習和運用。遺憾的是,在課堂上,學生出乎意料地沒把美鴨鴨的話說好,這使我原本以為的亮點沒亮出來。又如在理解丑小鴨遭遇的不幸時,較好地給學生拓展了原文中鴨媽媽對丑小鴨的態度以及在丑小鴨凍僵前他的勇敢表現,能使學生對丑小鴨的不幸遭遇及他對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