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揠苗助長》《鷸蚌相爭》)
(4)問:讀了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讀,體會農(nóng)夫的快樂。
(5)“納悶”是什么意思?他的兒子納悶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農(nóng)夫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鄰居,又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會忠告他什么?請口頭練習說。
三、總結(jié)理解,拓展延伸
1.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 拓展: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碰到,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去概括。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 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24課《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 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 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了解內(nèi)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說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曬太陽,鷸(),蚌(),雙方(),結(jié)果()。
4.同桌練說,指名表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 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鷸蚌互不相讓呢?
2.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 聯(lián)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住:鷸猛得用盡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和語言表現(xiàn)兩人互不相讓的態(tài)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jié)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后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jié)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fā)揮想象:對于鷸蚌來說,這是多么悲哀的結(jié)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后練筆,可以當場練說)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課外作業(yè):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并且自己再去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鷸——啄——威脅
蚌——夾——毫不示弱
互不相讓 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