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說課稿
【說教材】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如:有常見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畫》,《玲玲的畫》是一篇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課文,通過玲玲和爸爸一起開動腦筋,解決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變好”的道理。有發人深省的名人軼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啟發學生思維的課文。通過“列寧細心觀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讓學生體會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就在身邊,只要你細心觀察”的道理。有流傳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長》、《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給學生啟迪,讓學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有美麗動人的童話《丑小鴨》,《丑小鴨》是童話故事,其情節很容易讓學生感興趣。通過對丑小鴨的經歷感到傷心、可憐,但最后的結局又讓人欣喜若狂,這一段故事的了解,讓學生知道要正確看待任何事物的發展順序。讀完整組課文,掩卷細思,豐富的內容告訴我們,“要是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要是肯動腦筋,看來不可能辦成的事也能辦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確認識自己。
《蜜蜂引路》處于本組教材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無數的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清晰的規律: “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向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通過本課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說目標】
(一)單元總體目標:
1、認識38個生字,會些39個生字。
2、培養學生多動腦,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決。
3、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課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7個及一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優秀品質。
(三)說教重點: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教學難點:了解“蜜蜂怎么會引路”的道理。
【說教法學法】
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采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
2、朗讀體驗法——通過讀,體驗列寧的細心觀察勤于思考。
3、圖畫輔助法——利用簡筆畫直觀畫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線路圖。
4、總結歸納法——引導學生對列寧找的養蜂人的原因進行歸納總結。
5、表演法——對個別詞語,讓學生模仿、表演進行體會。
二、說學法:
1、自讀感悟法——學生通過自瀆,說說自己知道或讀懂了什么?
2、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重點句子,體驗列寧細心觀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3、表演理解法——個別詞語理解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表演出來。
【說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26蜜蜂引路》)
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1)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寧的家在哪里?(3)他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