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促學,以學激趣──《數星星的孩子》課堂教學實錄
3、匯報:
張衡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
學生1:張衡是個愛觀察星星的孩子。我從“他坐在院子里,仰著頭一顆一顆地數星星……”看出來的。
學生2:他是個有耐心的孩子。他一直數到幾百顆。
學生3:張衡是個細心的孩子。
……
他為什么能成為天文學家?
學生1:他觀察星星的運動和變化,還有他長大后刻苦鉆研,才成為天文學家。
學生2:我覺得張衡是因為他對星星有興趣。
老師:是不是有興趣就會成功?
不是,不是……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著。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張衡能成為天文學家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刻苦勤奮和不懈的努力。
三、積累語言,品讀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有感情的朗讀。
2、小組內說說自己選擇這些語句的原因。
3、組內推薦優秀在全班匯報。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熟讀成誦。
四、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1、課文給我們介紹了有關北斗星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2、你還知道我國古代哪些科學家和他們的故事?
【點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根據一年級兒童的特點,從“興趣”入手,以趣促學,以學激趣。教師在培養孩子興趣方面作了積極的嘗試。以下幾個方面是可取的。首先,教師在開課出示了優美的畫面,并配以音樂,還設計了開放的問題,讓學生一上課就有興趣。其次,識字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交流識字方法的“摘星游戲”,以及鞏固識字中“給生字娃娃找家”的游戲都讓孩子識字興趣高漲,并且學生識字效果極佳。第三,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比如:介紹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時孩子們一下就來了興趣。
學生間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活動是課堂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本案例中有以下幾方面是可取的。首先,教師比較有效的組織和引導了小組交流。其次,教師把小范圍交流與大范圍交流相結合,促進了學生間學習的交流與合作。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小組交流進行深層次的引導,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