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說課
一、說教材: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而且是寫小孩子的,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是一篇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部分寫張衡怎樣數星星,通過對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度。第二部分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從側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部分通過張衡說:“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部分通過爺爺的話來告訴張衡北斗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這跟第五部分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系,第六部分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張衡刻苦鉆研、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完成有關練習。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能大致說出:張衡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的原因: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長大以后又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的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啟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張衡小時候是怎樣觀察和研究星星的;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懂得張衡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四、說教法與學法
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復不斷地指導學生朗讀,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在學課文時,我先提出一個總的問題讓學生自學,在課文中尋求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主動性,來自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通過幻燈與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
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于樂,樂中求學。這樣,通過媒體化抽象為形象,既突破了本堂課的重難點,又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用幻燈片出示一張美麗的星空圖。藍藍的天幕上,無數星星一眨一眨、閃閃爍爍,美麗極了,同學們一下被吸引, 引出課題“數星星的孩子”。 板書。 學習“數”,并教寫字“數”
(二)、自學新生字、生詞。分自由讀,小老師領讀,齊讀,記字音和字形來學習生字。
(三)、再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那你想不想知道張衡小時候的故事,而引入第一段的教學。這也這節課學習的重心。抓住“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展開教學,這么美的星星,張衡看見了是怎么做的呢?進行第2句話怎么樣數星星的的教學,加上動作演示,加深記憶,再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來體會張衡數星星的仔細與認真,以及有耐心。
(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愛,小張衡的專注執著溢于言表,教學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