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第一課時)課堂實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正確、通順。
師:打開課文,自由讀三分鐘。
生:自由讀。
點評:教師變傳統的讀三遍為讀三分鐘,看似一個簡單的細節(jié),卻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為在讀三分鐘的規(guī)定中,能力好的學生可以多讀幾次,不會限制這批學生,而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也不會因為完不成老師的讀三遍的任務而沮喪。
2.以讀代講,梳理全文,反饋字詞。
師:那恐龍的滅絕到底有幾種說法呢?誰來讀讀第一種說法。
生:讀。
師:你讀的很流利,還能自己糾正錯誤,真好!剛剛讀的時候,這個詞讀得特別好——出示詞卡:躲避。
生:個別讀,齊讀。
師:還有一個詞——出示詞卡:耐不住。
生:讀。
師:中間要讀得輕而短,耐不住。
生:個別讀,齊讀。
師:誰愿意來讀一讀第二種說法。
生:讀。
師:有問題嗎?誰聽出來了?這個句子特別特別長,要讀好這個句子要先讀好兩個生字——(出示詞卡:枯萎)
生:個別讀,齊讀。
師:看看這兩個字“枯萎”,你就應該知道是什么枯萎了?為什么呀?
生:植物枯萎了。
師: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枯是木字旁,萎是草字頭。
師:你從字形發(fā)現字義的秘密,真了不起!原來是植物枯萎了。
師:出示詞卡:死亡
生: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句子: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為食物的恐龍和其他動物,漸漸地死去了。)
這么長的句子要讀好它我們要在這兩個地方停頓一下,在“那些”“恐龍”后面停頓一下,吸口氣就好多了。自己試一下。
生:讀
師:你讀得很努力。
生:讀。
師:真不錯,聽李老師來念一念。(師范讀)一起來一次好嗎?
生:齊讀。
師:這里還有一個詞——(出示詞卡:塵埃)
生:讀。
你能看著這兩個字說說它的意思嗎?
生:塵埃就是小小的塵土。
師:你真能干,馬上就能根據字形來知道它的意思了。是的,塵埃就是漂浮在空中的小土粒。這兩種說法說得都比較具體,那么還有幾種說法就比較簡單了,在哪里呢?誰愿意來讀一讀第三種說法?
生:讀。
師:第四種你來讀。
生:讀。
師:第五種說法誰來讀。
生:讀。
師:那也就是說書上講了幾種恐龍滅絕的說法?
生:5種。
師:那是不是只有這五種呢?
生:不是!
師:你發(fā)現什么秘密了?很多科學創(chuàng)造就是從發(fā)現開始的。
你從哪個詞知道?
生:還有。
師:你從文字知道了。
生:省略號。
師:呦,他從文字當中知道了秘密,你從這六個小點當中知道了秘密,看來呀,讀書不僅要讀文字,還要讀標點。你們真棒,給自己來點掌聲。(掌聲)
點評: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新課程理念下,低段的識字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如此大的識字任務呢?我們常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強調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李老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就非常好,她沒有把本課的生字集中拿出來,而是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慢慢地把生字的音形義解決了。例如“枯萎”、“塵埃”等詞的教學。
三、以讀促悟,入文揭“謎”
1.研究第一種說法。
師:恐龍滅絕的說法這么多,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兩種說法的具體內容。誰來讀一讀第一種,其他孩子想一想:龐大的恐龍為什么耐不住嚴寒呢?
生:生讀第2段。
師:讀得真好,其他的孩子想到了嗎?龐大的恐龍怎么會耐不住嚴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