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教學實錄
總評: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引導啟迪。”
立足于這一精神,鄭老師在《歌聲》一課的教學中,巧設情境引導學生忘情地閱讀著、品味著、頓悟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馬金納聽到歌聲前、后的兩種狀態變化,體會在困難與危險面前歌聲的巨大作用。接著在學生的自主閱讀中,使文字變成了動人的樂曲、感人的畫面,在學生的自主朗讀中,去體驗小姑娘在困境中樂觀的態度、鎮定的行為、不屈不撓的勇氣,讓學生在朗讀中欣賞,在思考中感悟。
另外,在課堂上,鄭老師構建起一個濃郁的情感場,學生在其間感受,在情境中學語言、用語言,自然地、真實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生命的意義。其間,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肝膽相照,互涵共振,相得益彰。
另外,在本課的預習作業中,教師布置了學生搜集有關英雄的資料,從本次查找資料的內容上看,目的非常明確,而且涉及的內容有利于對教材的理解與補充,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了有目的收集資料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