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教學反思
《歌聲》教學反思
《歌聲》是北師大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主題課文,主題圍繞“小英雄”進行教學,課文表現了落水后的小姑娘在危難時刻白哦先出正義的信念,無所謂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目的是讓學生樹立“英雄”的概念,崇敬英雄,向英雄學習。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考慮到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點,我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是在上節課讀文識字的基礎上,從關鍵句子入手,從關鍵字詞入手,利用多媒體,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品讀,并于讀中悟情、悟中表情,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在教學《歌聲》這一課時,從許多方面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創設了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了興趣,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
二、巧妙地引導點撥,激活了學生思維,使學生想說、有話可說、說得得體。比如,當看完海難,學生說出了:害怕、恐怖、可怕、緊張、驚恐等感受;還說出了我會抓住漂浮的物體,我會拼命游等辦法。我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筋疲力盡”。在感受了小姑娘的英雄形象,體會了小姑娘的優秀品質后,我提問:你想對小姑娘說些什么?學生情緒激昂,用豐富的語言贊美了小姑娘,并表示要向小姑娘學習,都認為她是當之無愧的小英雄。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在其中已經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三、重視激勵性評價,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展示自我的信心。我認為肯定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能給學生以充足的自信與鼓舞。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對于每一位學生的出采發言,我會用不同的語言稱贊他們。比如說:你很聰明、你的知識真豐富、你很會想問題、你看的書真多、老師和你的想法一樣。
四、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課上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親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海難,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了教學難點。
當然,課堂中可能還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關注的面積不夠,忽視了一些學困生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前輩們請教。
《歌聲》反思
《歌聲》寫的是1920年的一個夜晚,一艘輪船在海上行駛,不幸觸礁,船沉了,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掙扎,他們在游得筋疲力盡之時都感到絕望,但一個十歲的小姑娘卻在海水的沖擊下高聲歌唱,以她的樂觀和鎮靜挽救了遇難者。
在教學中,我抓住了“絕望”,讓學生體會在當時情況下,馬金納的四周什么也沒有,有的只是漆黑的夜晚,茫茫的大海,冰冷刺骨的海水和呼嘯著的海風,還有周圍人的喊叫聲,救命聲,通過朗讀以及想象感受絕望的心情,再次引出描寫歌聲的句子,深刻理解歌聲給了大家勇氣和力量,歌聲救了大家。
對于一個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經歷的太少了,沉船落水,在海水中拼命掙扎,在絕望中求生存的感覺他們根本不可能有。所以,要深刻地體會出為什么說小姑娘是“英雄”,是她的歌聲救了大家。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