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跑了》備課資源
1、借助拼音把生字的音讀準,把句子讀通,把課文讀順。
2、邊讀邊思考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
生:(根據任務自學。)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誰剛才的讀書效果最好。黑板上的問號,你能解決哪一個,就說哪一個。
生:這黑板不是真正的黑板,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后壁。
師:不錯。這引號除了引用人物說的話之外,還可以用來表示特殊意義。比如,題目里的“黑板”,不是我們常見的教學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樣東西——(生齊說)一輛馬車車廂的后壁,(師)是被一百六十多年前法國的著名物理學家安培當作黑板了,所以,我們就在黑板兩個字上加了引號。
師:剛才是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上去把這個“?”自豪地改成“!”。
師:那“黑板”跑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這是因為,這不是一塊黑板,而是一輛馬車車廂的后壁,馬車走了,這黑板就不在這兒了,所以說“黑板”跑了。
師:請你自豪地將這個“?”改成“!”。
[品評]
發現是創造的開始,疑問是智者的明燈。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常常是打開文章“窗戶”的有效方法之一。學生據題提出的兩個問題既是文章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生心中的疑竇,還是解讀這篇課文的路標。教學就應當從這里切入。
教者又以問促讀,以讀悟問。問題的誕生使學生對文本有了一種強烈的期待意識,促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拿起課本,投入學習。
教者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動腦,去發現問題,搶著上黑板寫上屬于自己的問好,然后急著去讀書,邊讀邊想,努力從讀中悟出答案,以求自豪地上黑板寫上屬于自己的感嘆號。
[片段二] 讀中生疑
師:安培竟把馬車車廂的后壁當作了黑板,這樣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為什么會犯這個錯誤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讀第一自然段,聯系下文來回答。
生:(讀、思后)是因為安培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
師:你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現在請你們再次讀課文,注意,任務不同了:(出示)
1、自由讀課文,找出可以看出他搞科學研究非常專心的語句,用符號畫出來。
2、邊讀邊想畫出的句子、段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生:(自讀,同桌適當交流。)
師:你對哪個地方有疑問,請你把那兒讀一下,再提出你的問題,有同學附疑,就到黑板上做上記號。
生:(讀第二自然段)街上很熱鬧,安培為什么好象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也沒有聽見?
師:很好,你看不少同學也有這樣的疑問,到黑板上做上記號。
生:(讀第三自然段)安培為什么會把馬車車廂的后壁當成黑板的呢?
師:請上來做上記號。
生:(讀第四自然段)“黑板”在向前移動,安培為什么不由自主地跟著“黑板”走,竟還能繼續聚精會神地演算呢?
師:也請你來做上記號。
……
師:這節課,我們先是從課題發現了問題。(板書:發現)通過自己讀書解決了一些問題。(板書:解決)又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問題。(板書:發現)誰知道下節課我們應該干什么?
生:我們應該通過讀書,解決問題。
師: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學習,會讓你們越學越聰明,越學越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