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優化教學策略 有效促進語文素養發展——學習蘇州市語文課改研討活動有感
機緣巧合,幸運的我參加了蘇州市舉辦的語文課改研討活動,有幸目睹了蘇州市領頭人的風采,在這豐盛的精神盛宴上初出茅廬的我如春天的小草般,沐浴著、幸福著、收獲著。張老師的溫婉平和、清新自然,潘老師的大氣磅礴、清晰明了,徐老師將熱愛充滿心間,他們的個人文化素養時時透露出濃濃的語文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站在講臺上,他們就是語文。
上次聆聽了“第四次蘇州市名校長會例”專家們對有效教學的討論,而我的反思卻一直遲遲不敢下筆,有效教學如一個問號般一直懸浮在我的頭頂,我該怎樣做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在聆聽了今天三位領頭人的課后,讓我豁然開朗,特別是張老師執教的《會走路的樹》讓我有特深的感悟,備感親切!(另一個原因是這是篇二年級的課文,呵呵)
《會走路的樹》是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中的一篇童話故事。它用清新優美的語言講述了小鳥和訓鹿一家純真的友情。課文語言流暢,生動活潑,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張老師抓住了兒童喜愛閱讀童話故事的心理,用“情”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住可愛的小鳥和善良的訓鹿之間的深厚友誼,讓學生以讀為主,通過各種朗讀在讀中感悟,最后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也提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性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張老師有時就如大姐姐,有時像媽媽一般和孩子一起暢游在童話世界里。讓學生化身為小鳥、小鹿,去思他們所思,想他們所想。
人們常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決定成敗”,張老師的課不經意間的一個小細節卻使得整堂課閃閃發光,讓我們一起分享幾個教學片段吧!
[片段一]
師:昨天我們學習了《會走路的樹》,知道會走路的樹是什么?
生:訓鹿。
師:請你把話說完整好嗎?
生:我知道會走路的樹書小訓鹿。
師:瞧,你說了一句多完整的話。
(不僅是低年級的孩子,連高年級的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常常喜歡說一個關鍵的詞語而忽略了回答完整的句子。有時候上課的老師在意了時間也就忽視了這一點,而張老師一開始就讓學生注意說完整的話,這也就是在潛移默化處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進行說的訓練。)
[片段二]
師:當小鳥好奇地問這棵小樹:“我能讓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嗎?”小樹是怎么做的?
生:小樹回答:“當然可以。來吧!”
師:小樹,你愿意嗎?
生:愿意。
師:讀出干脆來。ㄖ该
評:看,小樹非常愿意,所以非常干脆。
真干脆呀!真高興!
師:小鳥是怎么到小樹上的?
生:飛過去。
生:小鳥還不會飛,小樹蹲下來讓小鳥坐上去的。
師邊聽邊蹲下身子表演訓鹿的動作,讓學生體會。
(在新課改后,和諧、民主、平等的對話常常被我們唱著念著,有時卻就在這唱著念著中遺忘到了腦后。張老師蹲下身子輕輕靠近孩子的一剎那,讓人聽到了花開的聲音,課堂上老師和孩子一起融入了童話世界,用心一起去體會著,感悟著。)
[片段三]
師: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師范讀)哪個次讀得特別突出?
生:許多。
師:閉上眼睛,你就是可愛美麗的小鳥,你跟著小樹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到哪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來到了沙漠。
師:小鳥和小樹是住在森林里的,會去炎熱的沙漠嗎?你再想想好嗎?
生2:我仿佛看見了大象在用長長的鼻子在給小樹澆水。
生3:我仿佛和小樹來到了農村,我們在農田里玩。(師補充:綠油油的農田)(評價:去感受田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