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的教學反思
本課是形近偏旁比較識字。
在導入時,復習了識字四。讓學生找出每串詞組的規律,并復習了當時的學習方法。
我在上這一課也沒有什么創新的教案設計,就按部就班的上好這一課。先出示圖,讓學生說說圖上畫得是什么?(表達要求要完整),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詞語。當一組詞語都出示以后,要求學生找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同一個偏旁。然后再了解這個偏旁的演變過程,觀察圖與古文字字之間的聯系:圖示——古文字——今文字(偏旁)。最后再來理解這幾個詞語。就按照這樣的方式學習以下的幾組詞串。
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流暢,只是本問中,沒有找到訓練的點。只讓學生在認識偏旁的時候,想一想出了課文中還有那些字,也帶有這個偏旁?并學習了歸類的識字方法。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通過理解偏旁的本義來理解和記住該字詞。還注意讓學生從義和形上比較區別了“示字旁”和“衣字旁”以及“寶蓋頭”和“穴寶蓋”。
上下來的感覺:學生掌握得還是不錯的。只是在感情朗讀指導上有些難度,因為本課的韻文讀起來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缺少一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讀順了,然后便流利了。
教學反思
借助彩圖 激活經驗 觸摸語言——有感于“鳥窩”一詞的教學
(作者:時守禮)
(一生讀“鳥窩”一詞。)
師:誰能從彩圖中找到“鳥窩”?
(生1到彩圖前指出“鳥窩”。)
師:能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1:鳥窩是鳥媽媽用橫七豎八的樹枝造成的。窩里有兩只可愛的鳥寶寶,鳥媽媽捉來一只大菜蟲喂鳥寶寶。
(詞串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但不只是簡單的為識字而識字。識字的同時要訓練孩子的語言,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這些訓練的機會從哪里來?我們要有一種資源開發意識,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結合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來發展語言能力。)
生2:老師,看到這幅圖畫,我想到了剛學過的成語“舐犢之愛”!
師:為什么會想到這個詞語呢?
生2:因為鳥媽媽捉蟲子喂鳥寶寶就像老牛舔著小牛一樣!
師:活學活用,好!
生3:老師,我還想到了剛剛學過的“家庭”一詞。
師:為什么呢?
生3:樹上的鳥窩就好象一個家庭,這個家庭中有兩個鳥寶寶和一個鳥媽媽。
生4:老師,由“家庭”我還想到“天倫之樂、其樂無窮”兩個成語。
……
(肖川博士指出“有效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幫助學生達到更復雜水平的理解。”雖然是簡單的“鳥窩”一詞的教學。孩子們有觀察畫面獲得直觀感受后,激活了自己的經驗背景,使簡單的識字走向更為復雜的理解。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吳立崗教授曾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太注重語言積累,而忽視語言運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運用以前積累過的詞語、句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積累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結合孩子的運用,如 “為什么想到舐犢之情”?讓孩子在語言訓練中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
師:小朋友們,“鳥窩”給你們留下什么樣的感受?能通過讀告訴老師嗎?
(一生輕柔地讀。)
師: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生:鳥窩很舒服。
師:老師聽出來了,鳥窩對于小鳥們來說就像席夢思一樣舒適。
(一生聲音響亮地讀。)
師: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生:鳥窩很溫暖!
……
(“言為心聲”,孩子對詞語有不同的感受,就會用不同的聲音表達,這也就是語感地培養。語文教學中,所有獨特的理解、感受都可以用聲音表達。這樣的教學對于孩子們來說更感到有趣,這樣的教學,才更有利于孩子細膩心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