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備課資源
★ 精選資源一:
態度決定一切——讀《學棋》《學棋》這篇課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生動故事,啟示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課文脈絡清晰,教學時可先學習頭尾,再究其因,重點學習兩位學生學棋時的不同表現。課文第二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態度: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心不在焉。作者用一句話敘述了一個學生專心致志學棋的情形,而用較多筆墨描寫另一個走了神兒的學生學棋的樣子。課文還配有相應的插圖,這為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供了幫助。課堂應是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在教學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教學時,可先抓住“專心致志”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說說“從什么地方可看出一個學生學得很專心?”通過“看、聽、問”三個動作理解“專心致志”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可讓學生把“專心致志”換個詞語理解。引領學生體味“一邊聽一邊看……”的句式表示兩個動作同時發生,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這樣的句式練習說話。學習“另一個學生”,同樣可以抓住“走了神兒”這一關鍵詞語,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表現他走神兒的詞句。然后也可讓學生練習換詞理解。比如
“走了神兒”
可以聯想到“心不在焉、三心二意”等,“不由得”可換成“不由自主、情不自禁”等詞,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本內容,還豐富和發展了他們的語言。最后,可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對比朗讀兩個學生的不同表現。“情”之萌生離不開“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須入文章之“境”。這篇課文描寫的鏡頭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也常有類似的畫面。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喚醒學生的經驗,聯系課文讓學生夸夸班上“專心致志”的同學,說說他們的良好表現。也可讓學生說說自己上課有沒有
“走神兒”的時候。憑借生活體驗,將文本語言加以運用,就能將語言文字還原為語言形象,將語言形象升華為自我感受。兩個學生因為學習態度的不同,所以學習的結果也大為不同:一個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這讓我想起了米盧的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這篇課文,對我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 精選資源二:
打聽”了一節課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江蘇省邳州市實驗小學 蔣榮吉筆者在近日參加一次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借班執教了蘇教版小語第四冊《學棋》一課,教后頗有感受,現以實錄形式整理如下,以供商榷。一、打聽——激趣細讀師:知道老師今天來干什么嗎?猜猜看!生:老師今天來給我們班上課的。生:老師今天來和我們一起學習《學棋》這篇課文的。……師:[板書:學棋(qí)]小朋友說對了一半,告訴你們吧,老師今天來打聽一個人,不知道你們認識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