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
說到母親,孩子們在譴詞造句的時候,總是喜歡把媽媽寫進自己的文章句子里的。做爸爸的可別生氣,這可不是我一人這么說的,呵呵!所以今天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孩子們不僅讀起來聲情并茂,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更能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孟郊母親的恩情,體會孟郊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剛一上課,我們先讀了課文后,我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對孟郊的了解。孩子們說得很好。接著我們切入到了第一自然段。孩子們讀書的熱情極高,還沒等我說什么呢,孟瑤、邵小月、陳志康就表示他們想讀。那當然好了,孩子們進行了邀請讀。讀后,我讓他們談體會。李家輝會讀書,又愛思考,他說從這段中他體會到了母親對孟郊的愛。這是一條暗線。于是我們就在這段中找一找哪兒能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呢?蔡亞東找到了“一針針,一線線”,孟瑤找到了“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翟闖找到了“夜深了”,孫文清找到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孩子們反復讀這些句子,更進一步地體會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擔心,凝結成一個字那就是“愛”。接下來,我提示了一下他們,省略號省略的是什么呢?孩子們展開了想像,媽媽可能會擔心他路上遇到風雨怎么辦?路上如果衣服破了怎么辦呢。。。。。。孩子們也像母親一樣開始擔心孟郊了,其實他們之所以能想像得出來這么多,那就是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體會著自己的媽媽和爸爸對他們的關心,對他們的愛,這里只不過是轉移而已。
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孩子還沒出門,母親就這么不放心了,那么兒在出門時候,又會怎么一種情景呢?孩子順讀到了第二自然段。再次從母親的行動,即送到了村外,還有母親的語言中體會了母親對孟郊的擔心。而又從孟郊的行動上呢,看出了孟郊對母親的舍不得,對母親的牽掛,對母親的愛。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后,體會到了母子情深。
最后我們結合著插圖,學習了后兩個自然段,從《游子吟》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體會了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這首詩我們以前就背過,自然學生讀起來就朗朗上口了。孩子們結合著課文,把這首詩的大概意思也能說出來了。
課文學完了,孩子們每個人又都在學習小組內談了談自己的感受。孩子雖小,但他們卻都有一顆孝心,有一顆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