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圖 讀文 品詩 悟情 《母親的恩情》教學案例
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名讀,評,齊讀(讀出母親縫補的認真,讀出母親縫補的仔細,讀出了又細又密的針腳)
【設計意圖】理解課文的詞句,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是較好得理解詞語、培養語感的方法。
師:這就是詩中的:出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齊讀詩句。男女生分開讀詩句和課文里相應的句子。
(5)、小朋友想想看,夜已這么深了,母親為什么還要這樣縫呢?
師述:民間有風俗,家里有人出遠門,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回來的日子就會延遲。媽媽為了讓兒子早日歸來,所以也給孩子的衣服縫上細密針腳。,邊縫邊想:(引讀課文)
出示句子: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6)、同學們,這里有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想想母親可能還會想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文中用了一個省略號,此時母親想的很多。讓學生大膽想象這位慈愛的母親能想些什么?突出了母親對孟郊的牽掛,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7)、師:是啊,母親縫的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可這件衣服里縫進了母親多少的( )(生補充)多少的(愛),多少的(牽掛),多少的(擔憂),這就是母親的恩情哪!那么這幅圖,我們又可以說:深夜縫補,針針線線含真情)齊讀。
(8)誰能把母親的這份心思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句,評。齊讀
[設計意圖]再一次在讀中感悟母親對孟郊的關愛之情。
難怪孟郊在詩中這樣吟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男女生分開讀詩句和課文里相應的句子。
(9)還有哪些句子感動了你?
出示:母親忙著縫補衣服。“忙著”寫出了什么?指導讀好句子。
過渡:衣服縫好了,第二天清早,母親把衣服放在孟郊的包袱里。她把兒子送到村外。母子倆真是依依惜別,難舍難分(出示圖)
二、 感悟惜別場景,體會母子情深。
1(指圖)這就是母子分別的情景,你們看此時母親的動作、臉上表情是怎樣的?
2、此時,母親心里有很多話要跟兒子說,想想看,她可能回對兒子說些什么呢?
3、出示練習:母親把兒子送到村外,雙手緊緊拉著兒子的手,深情地望著兒子說:郊兒:“天冷了,你要( );累了你要( );晚上睡覺時,你要( );出門在外時,你要( )
4、師:這聲聲叮嚀,句句囑咐就是母親的恩情哪。此時的母親不忍兒子離去,她有太多的話要跟兒子說了,但千言萬語都匯成了一句話: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誰來讀好這句話?(輕輕地呼喚。)
a、指名讀,評:讀出母親的囑托, 讀出母親的牽掛 讀出了母子是多么依依不舍啊! 齊讀。
這就是詩中的“意恐遲遲歸”,再次朗讀前兩句詩。
[設計意圖]理解詩句的意思是難點,在理解了一、二段的內容后,學生自然的就能找到哪兩句詩表述的是這些內容,學生輕松的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再讀
b、孟郊聽了不住地點頭,但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眼睛濕潤了。出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