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第 二 課 時)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兒童敘事詩。整首詩展現了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愛的蟈蟈的情景。“我”想到送蟈蟈給盲婆婆,讓寂寞的她能聽著蟈蟈的歌聲想起往日的歡樂,一個感情真摯,心地善良,關心他人的“我”的形象躍然紙上。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情深意切,受到心靈的熏陶。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指導寫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關心他人、尊老愛殘的美好愿望。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婆、鄰、替”3個生字并能正確、流利、美觀地書寫。
教具學具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檢查詞語:
綠色 唱歌 鄰居 田野 捉蟈蟈
童年 往日 難忘 歡樂 盲婆婆
2.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討論)
學習生字“盲”、“婆”。理解詞語“盲婆婆”和“蟈蟈”(課件出示)。
討論感受盲人在生活中會有哪些困難?說說為什么要送蟈蟈給盲婆婆?
二、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你從哪兒看出他很高興?
1.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你覺得第一小節中哪些詞用的好?(“樂呵呵”和“喜滋滋”),能說說好在哪里嗎?(體會我送蟈蟈時的喜悅之情)我喜歡蟈蟈嗎?為什么還要送給盲婆婆呢?(體會“我”的真誠和對婆婆的關心。)
2.指導學生朗讀,理解“鄰居”,學習生字“鄰”。
三、學習課文第二、三小節
1.我把這只可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我的用意是什么?
出示句子: 在我上學的時候,
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1)帶點的字分別指的是誰?蟈蟈真的會唱歌嗎?(課件播放蟈蟈的叫聲)
(2)學習生字“替”,“替”是什么意思?(代替)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體會“我”平時懂得關心盲婆婆,是個有愛心、有禮貌的好孩子。)
(4)指導朗讀第二小節。
2.看圖學習第三小節
過渡:小男孩想告訴盲婆婆,婆婆,婆婆,這只蟈蟈不僅可愛,叫聲也特別動聽。
(1)看圖,你能說說圖上的內容嗎?盲婆婆真的能看到嗎?(理解句子)出示: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板書: 領 看到
帶 想起
想想討論:盲婆婆傾聽著蟈蟈的歌聲,會想到什么呢?童年的盲婆婆會干些什么呢?幫助學生理解“往日難忘的歡樂”。
(2)看圖,說說:這時的盲婆婆聽著聽著,一定感到非常……
(3)師小結:小小的一只蟈蟈真了不起,給盲婆婆解悶,消除了她的寂寞,給她帶來了歡樂,勾起了盲婆婆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如果你是這位盲婆婆,此時,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用盲婆婆的話去夸夸小男孩) 板書: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