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好學字教學設計
案例《要好好學字》
師:讀懂了課文第二、第三小節后我們把課文來演一演。
(教師邀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臺下觀眾當小導演。)
生:我覺得他把毛主席的語言讀得很好,讀出了毛主席對小八路的殷切希望。
生:我覺得他演得不到位,漏了動作,沒有“彎下腰”。
師:你們覺得這個動作重要嗎?
生:因為毛主席個子高,兩個小八路個子矮,如果不彎下腰的話,兩個小八路會看不清楚主席在手心里寫些什么。
生:這個動作很重要,說明主席不擺架子,教小八路學字很認真。
生:我也覺得這個動作很重要,說明了革命領袖對小八路的親切關懷。
師:你們體會得真好。(對那一對表演的學生說)你們聽了“導演”的意見,愿意再演一遍嗎?
生:愿意!
……
教學反思:
以上教學片段都不是一帆風順,學生中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正是有了這些“出錯”,才引起師生們的更深層次的探究,拓展了課外知識,深掘了文章中心。這樣的課,將缺點錯誤充分暴露,少了一些規規矩矩,穩穩當當,多了一些智慧交流的浪花,多了一些思維撞擊的火星,課堂教學因而顯得生機勃勃。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課堂教學中不要怕亂。教學活動中不確定因素很多,學生心理變化無常。要求學生思維活,語言活,學生就不會那么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就可能出點紕漏,添點“亂子”。此時,如果教師善于調控,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梳理,就有可能在“亂”中理清頭緒,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二是課堂教學中不要怕錯。教學中,學生暴露錯誤,便于及時矯正。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反之,有的學生在正確和錯誤面前,糊里糊涂,是非不分,就有可能由小錯鑄成大錯。正確和錯誤常常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沒有錯誤的認識,顯現不出認識的正確。如果學生老是在“正確”中徘徊,不了解錯誤是怎樣產生的,久而久之,學生一旦面對錯誤,就會束手無策。
葉瀾教授曾說過,在教學中“寧要真實的錯誤,不要虛假的成功”,讓我們用教學的藝術把“出錯”轉變成“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