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案例及反思
你的“眼神”,我能懂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梅蘭芳學藝》(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第14課)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京劇但是眼睛沒有神兒,經過勤學苦練眼睛靈活了,后來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課文篇幅較短,但意蘊深長,梅蘭芳學藝的故事告訴我們,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的心理發展、感情的熏陶感染、思維的撞擊、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為目的的。課堂關注的重點,不再只是學生學到了什么知識,而更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使教學成為一種多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的過程。
一.談話導入,看“眼神”
1、聽京劇,聊京劇。播放一段梅蘭芳的京劇唱段。
這就是京劇,“京劇”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文化,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
2、看梅蘭芳劇照,導入新課。
(1)小朋友知道剛才這一段是誰唱的嗎?(梅蘭芳)猜猜看,梅蘭芳是男的還是女的?從名字看、從聲音看、從照片看,是個女的,可他卻是個男的,很有意思吧。一個男的演女的演得這么像,他的本領可真大呀!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梅蘭芳小時侯學藝的故事,咱們來把課題讀讀。
(3)我們再來看看梅蘭芳的劇照,你說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眼睛)他的眼睛很有特點,課文里面也多次寫到了他的眼睛。
二、整體感知,找“眼神”
1、學生自由讀文,找找看課文還有幾處寫到了他的眼睛?用筆圈劃有關內容。
2、學生匯報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1)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
(2)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
(3)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
3、引導質疑探究:為什么小時候沒有神兒,長大了卻會說話了?
三、精讀體悟,析“眼神”
1、學習課文第二段。抓住“緊盯”、“注視”、“常常”等詞語感悟梅蘭芳苦練眼神兒的辛苦。
學習重點句“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
(1)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關?那 “緊盯”怎樣地看?(“緊盯”就是眼睛牢牢地盯住不放。眼睛一眨也不眨,鴿子飛到哪兒,眼珠就轉到那兒。)
(2)這句話中還有一個詞也表示看,找找是什么。注視又是怎樣地看,請小朋友注視老師。你們已經用眼神告訴老師,你們在注意地看,這就是“注視”。
(3)誰來練練眼神,緊盯這句話,注視這些文字,讀讀。指導朗讀第二句。
(4)天上的鴿子可不像我們文字排得那么有規矩。我們也來做一回梅蘭芳,練一練眼神吧。◣煷蜷_紅外線)讓我們用紅光點來代替鴿子,注意了,眼睛要緊盯住不放哦,看,鴿子飛起來了,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小朋友的眼睛可要密切注視。⌒▲澴语w到我們的頭頂上,在我們的頭頂上轉圈圈呢!你們的眼睛可千萬別眨呀。ㄆ,師收起了光線。)小朋友的剛才眼神就像是一個個小梅蘭芳。愿意做梅蘭芳嗎?
(5)采訪小“梅蘭芳”:話題一:你為什么要緊盯鴿子和魚兒,不看別的東西呀?話題二:練眼神的感覺怎么樣。吭掝}三:你是練這么一小會兒嗎?
引導學生結合剛才練眼神的體驗,深刻體悟到梅蘭芳勤學苦練。
學習重點句“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保1)你們猜猜他練眼神練了多長時間?告訴你們吧,梅蘭芳練眼神就用了十年多。誰來讀這句話。(你讀得真夠長的。誰能讀得更長。我們可以慢慢讀,讀出眼神漸漸地變化。)舞臺上的演員要靠眼神來表達高興、難過,梅蘭芳在表演時心里想的話能用眼睛來表達出來。所以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2)經過勤學苦練他的眼睛有神了,老師這里有一張梅蘭芳60多歲的照片,你看他的眼睛自如透亮,看看的他的眼睛,好像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