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全詩展現了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一只會唱歌的的蟈蟈,希望這只會唱歌的蟈蟈讓寂寞的盲婆婆聽著蟈蟈的歌聲“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到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習語文不僅僅要學習知識,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從中受到心靈的震撼,受到愛的教育。本文正是進行愛的教育非常好的教材。為此,在課堂上,我以捉蟈蟈、送蟈蟈、陪婆婆,這樣一條主線展開,注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盲婆婆因為眼睛失明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方便,她需要別人的幫助。繼而抓住我捉蟈蟈送蟈蟈時的喜悅,指導讀好樂呵呵、喜滋滋,并讓學生說說我為什么如此的開心。體會我無私關心盲婆婆,希望我的美好愿望能夠給盲婆婆帶來快樂,體會我對忙婆婆的關心,體會我因為盲婆婆快樂而自己也是快樂的。小結課文時,我敘述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助,你愿意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嗎?然后讓學生欣賞助殘圖片,體會人們在關心幫助著殘疾人。同學們都有一顆愛心,曾記得汶川地震時同學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全校捐款一萬六千多元。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充滿愛。最后讓學生說說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會怎樣對待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我會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殘疾人讓座,有的說,我會扶老人過馬路……可見愛的教育已經深入學生的心靈。
總之,課堂上我通過課文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讓學生知道幫助別人也是自己最大的快樂。從而使學生受到了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