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課文《有趣的發現》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現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現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法,鼓勵質疑.
在揭示課題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讀好“有趣”,接著就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讀了課題,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哪些小問號呢?學生就能提出如“這個發現是誰發現的呢?這是什么發現呢?問什么說是有趣的發現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去自由朗讀課文,學生這很快使學生進入了課堂學習的氛圍。
課文的第一節介紹了科學家達爾文,我在請學生讀課文之后相互討論:達爾文是個怎樣的科學家?“著名”還可以換什么詞?如“聞名”、“有名”、“舉世聞名”等詞語,這樣教育學生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在學生交流反饋之后,我又接著這樣問:你想了解達爾文的哪些內容呢?為什么說達爾文是為著名的科學家?他是怎么會成為著名科學家的呢?這樣的提問,會喚起學生對科學家達爾文的好奇,使得學生急切地想了解達爾文。最后進行說話訓練:達爾文是( )。
帶著這樣的情感,學生再讀課文第二節。于是我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世界,讓孩子們真正走進課堂,把自己化作課文內容的一分子,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想象自己處于現場,我與科學家達爾文一起觀察事物: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現象,會想到什么呀?進而進行句式訓練:達爾文發現島上只有( )的和( )的昆蟲,卻沒有( )的昆蟲,感到很奇怪。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個教學情境的鋪設由始而終,激發學生興趣,適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使學生從自主參與學習中主動感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培養學生運用正確的道德觀分析課文能力。用“想——說——做”深化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突出教學重點。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是那樣的自然而活潑。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中,當學生完全進入角色的時候,他們應該都能體會到科學家的人格魅力,為科學家的精神所感動。但本節課中,我覺得朗讀訓練得不夠扎實。
《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
《有趣的發現》一文要求復述,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訓練。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使這項訓練有個良好的開端,應該做好鋪墊工作。
第一,讓學生通過讀書對每自然段的內容有個整體把握。抓好綱目,做到綱舉目張。所以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討論,引導歸納大意。如《有趣的發現》這一課中,我引導學生歸納出如下課文各小節的大意:
1、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