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實錄(片段及點評)
[課堂片段及點評]
片段一:
(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句:“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帶領人們開鑿了龍門,挖通了九條河,壘起堤壩,把洪水引到東邊的大海里。”)
師:請小朋友自己再輕聲地讀讀這句話,想一想,禹帶領人們做了哪些事?你發現了哪幾個很重要的詞?拿起筆來,在詞語下面做個記號。
(生看書,邊讀邊畫。)
師: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現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找到哪幾個重要的詞?
生:第一個是“開鑿”,第二個是“挖通”,還有一個是“壘起堤壩”。
師:真善于讀書!有補充嗎?
生:我補充一個“引到”。
師:真好!你們真善于抓住重點詞來學習,現在看老師寫。(老師板書:開鑿、挖通、壘起、引到。)(生齊讀)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幫忙。是鯀的辦法好,還是禹的辦法好呢?
(生興致勃勃)
生:我覺得是禹的辦法好!因為他是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不用到天上偷息壤。所以禹的辦法好。
師:這位小朋友真勇敢,他是第一個舉手說出自己的看法的。還有哪位小朋友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我是說鯀的辦法不好。一是他是去天上偷東西,二是他堵住了水,水往哪里流呢?所以禹的辦法好,鯀的辦法不好。
師:你們很善于動腦筋。謝謝小朋友!聰明的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他采用了疏導的辦法來治理洪水。請小朋友來看大屏幕——
1、(投影:龍門)這就是大禹帶領人們開鑿的龍門。小朋友看到這里的缺口了嗎?開鑿了這個龍門以后啊,黃河水就沿著缺口向下游流去了,從此這里就不再發洪水了,后來,人們為了紀念禹的功勞,也把這兒叫“禹門”。(生跟老師讀:龍門、禹門)
2、(投影:河道)你們看,這里是大禹帶領人們挖通的其中一條河道,河水沿著新開的河道,服服貼貼地流向了大海。
師:現在,哪位小朋友想把這句話再讀給大家聽聽,想想該怎樣讀才好。
生:(認真地讀)禹改變了父親的做法,帶領人們開鑿了龍門,挖通了……
師:你覺得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很好。
生:她讀的時候有的地方能夠注意讀得慢點。
師:注意輕重快慢。對不?
師:誰也想象她這樣讀?
生:(讀)禹改變了……
師:老師也想讀讀,可以嗎?
生:(笑)可以!
(師范讀)覺得老師讀得好嗎?
生:好!
師:什么地方讀得好?
生:“把洪水引到東邊的大海里。”這個地方讀得好。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這里你讀得有些慢。
師:有強調!你聽得很認真。
生:讀“堤壩”時,你有延長一點。
師:你非常善于傾聽,我們一起來好嗎?
生:好!
(生齊讀)
(點評:面對只有三年學習基礎的學生,執教者巧妙地把“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和“善于傾聽”的意識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這種通過贊賞的方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鑒。)
片段二:
師:(投影:黃河流域水圖)小朋友們看,這是黃河流域水圖,黃河的上游在這兒,下游在這兒,而黃河的中下游地區,就是當時禹治理洪水時走過的地方。
師: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離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當時的交通工具和勞動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覺得禹當時治理洪水的時候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