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梅蘭芳最后成功了嗎?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
2、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勤學苦練)誰來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3、你從“終于”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小結:是的,終于,告訴我們梅蘭芳從一個不是唱戲的料子成長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經過了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多不容易啊!
5、小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有過或者看到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嗎?用上“終于”這個詞說給大家聽聽。
出示:經過不斷練習,小紅終于
經過,終于
6、是呀!梅蘭芳最終能夠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是非常不容易的,誰來讀好這一小節?指名讀
〔設計意圖:“終于”一詞的理解,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來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從而體會到梅蘭芳獲得成功的不容易。〕
四、總結延伸
1、小朋友們想親自區戲臺上欣賞一下梅蘭芳嗎?播放《貴妃醉酒》片段
2、好聽嗎?現在就讓我們懷著對梅蘭芳的無比崇敬和贊美之情,再美美的讀一讀這篇課。(齊讀)
3、梅蘭芳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不要害怕困難,要肯努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笨鳥先飛)
對呀,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即使你不是很聰明也能有大的本事。這就是:勤能補拙領讀、指名讀、齊讀
4、其實,在我國還有許多像梅蘭芳一樣勤學苦練的人(出示:鄧亞萍圖)
小朋友,你知道她是誰嗎?(你真了不起,知道的真多。那你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老師告訴你,她叫鄧亞萍,是我國的乒乓女王。她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手腳粗短,很多人都說她不是打乒乓球的料子。但她憑著刻苦努力,練成了高超的球技,先后獲得了14次世界冠軍,成為世界乒臺皇后。
5、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后可以找來讀一讀。
過渡:梅蘭芳從小就刻苦學藝,我們小朋友要從小刻苦寫字。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東西。同時通過欣賞視頻,學生對梅蘭芳的印象更立體,更豐滿了,對“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五、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開火車讀一讀生字
2、今天我們要學寫其中的兩個生字(出示:注、視)
3、分析字形
4、描紅、臨寫
六、作業:
板書設計:
14、梅蘭芳學藝
不是唱戲的料子——勤學苦練——京劇大師
教材分析:
《梅蘭芳學藝》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第14課。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了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課文篇幅較短,但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多梅蘭芳比較陌生,可讓學生先聽一聽京劇,出示梅蘭芳圖像與人名,讓學生與梅蘭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指導學生初讀時,要讓學生讀好兒化音和輕聲、文中的長句。在指導學生精讀時,可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反復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梅蘭芳是怎樣勤學苦練的。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中,不管是識字、閱讀還是習作,都把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擺在第一條。重情趣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愿望的重要前提。在《梅蘭芳學藝》一課中我立足文本,創設情境,讓學生入境、人情、動心,同時注重把理解課文內容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在交流中深刻體會梅蘭芳的“勤學苦練”,激發學生對梅蘭芳的敬佩和贊美之情。使這節課的教學既富有情趣又充滿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