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說課稿
《梅蘭芳學藝》一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勤學苦練”,將一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課我采用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以“行”拓徑,指導實踐,這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首先讓學生欣賞京劇片段,以及京劇變化多樣的臉譜和美麗的服飾,使同學們對京劇有個感性的認識。
二、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以京劇片段的欣賞,順勢引入文本的學習。介紹梅蘭芳,梅蘭芳9歲時去拜吳老師學藝,師傅說他不行,哪兒不行呢?小朋友自己讀完課文就知道了。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眼睛沒有神兒”“料子”“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呢?接著我給孩子們設疑“要當好京劇演員,不光嗓子要好,身體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為舞臺上的演員要靠眼睛來表達內心的感情,比如:高興了,生氣了,難過了,都要靠眼睛來告訴觀眾。可如今,師傅發現梅蘭芳的眼睛沒有神兒,不具備唱好京戲的條件,師傅對他失望了,因此認為他不是唱京戲的料子。如果你是梅蘭芳,你會怎么想呢?梅蘭芳又是怎么做的呢?由此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這段中的重點句是“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這句話是講梅蘭芳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練眼神的。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緊盯”“注視”,試著讓同學來模擬演示文中梅蘭芳 “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注視水中游動的魚兒”。接著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生產生“苦”與“累”的真切體驗;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苦練”的含義.我適時進行小結:我們才看了一分鐘就這樣,想想梅蘭芳,他怎么樣?(常常)他的脖子酸了,痛了,沒有停下來,看的眼睛流出了眼淚,也沒有去休息,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決心呀!從而使學生心中升起對梅蘭芳的敬佩之情,并通過小組讀、男女讀等不同方式來進一步體會梅蘭芳不怕困難、勤學苦練的精神。然后引讀“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我緊緊扣住“眼睛會說話”來讓學生體會梅蘭芳眼睛的靈活。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通過引讀出示詞語“勤學苦練”,并相機板書。另外通過換詞練習,以及多媒體出示圖片,使學生對詞語的內涵理解的更真切。
三、以“行”拓徑,指導實踐。
最后我總結課文,并引出成語“勤能補拙”“人一己百,笨鳥先飛”“奮起直追”使學生再次受到任何事情都要“勤學苦練”的教育。
適當拓寬渠道,我布置了一個有選擇性的作業“喜歡閱讀的回家把課文都給家長聽,喜歡上網收集京劇資料的收集好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