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說課稿(精選4篇)
《梅蘭芳學藝》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梅蘭芳學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寫梅蘭芳沒有泄氣,堅持苦練,眼睛變得會說話了。第三自然段寫梅蘭芳終于成為了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課文的重點在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梅蘭芳能成為京劇大師是經過他的勤學苦練的;關于“終于”這個詞語的說話練習。難點就是文中的一些詞語“唱戲的料子”、“眼睛會說話了”的理解。從這些出發,我設計了這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2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終于”說話。
3、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詞語“緊盯”、“注視”、“料子”、“會說話”的意思。
4、懂得勤學苦練能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學生從小苦練基本功。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上課往往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作了較吸引學生眼球的課件,引起學生注意,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尋找疑問,再共同探討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動手劃一劃、動眼看一看、動情演一演,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來更真切地感受體味文本內容。
學法:游戲法——學生對于游戲極為感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在詞語訓練的過程中,為改變一味枯燥的認讀方式,我采用讓學生參與沖關的游戲,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勤學苦練,由自身到他人,感受會更深刻。合作法——讓學生學會合作,在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體現自我能力,更促進團結。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掃除字詞障礙,讀通課文。通過課前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讓學生對京劇有所了解,對我國的國粹京劇有初步的認識。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的重點,采用游戲沖關讓學生有趣味的復習對詞語的掌握,接著留下“勤學苦練”、“世界聞名”、“京劇大師”三個詞語,引導學生回憶第三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學習。這里采用了倒置的方法,讓學生先學習最后一段,接著老師質疑:如此聞名的京劇大師為什么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呢?如此一來,讓學生產生疑問,帶著問題來學習下文,學生會充滿好奇心,從而順利地展開教學。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疑問,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主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老師的引導來解決疑問。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動手劃一劃找到描寫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讓學生學會手腦并用。其中“緊盯”、“注視”讓學生來表演,其余學生觀察,然后獲得的理解會更真切,印象會更深刻。同時,讓學生進行一分鐘的眼睛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體會梅蘭芳當時訓練得辛苦。“眼睛會說話了”的教學,老師設計幾個場景,請小朋友來配合演繹,從表演者的眼中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的從他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情感,從而體會到眼睛會說話實質是眼神中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這時再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在有了深刻的體會之后更明白梅蘭芳的不易。在這里“終于”的說話訓練也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練說。在教學最后結合課文的主旨引出四個相關的成語: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不僅讓學生學會用這幾個成語來概括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這幾個成語的意思。第三課時則主要是知識的鞏固和一些生字的教學。
五、說板書設計
14、梅蘭芳學藝
沒有神兒——————會說話
勤學苦練
板書內容簡潔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前后兩個詞語是對比的突出,下一個詞語則是前后變化的根本原因。
以上所述,是我對《梅蘭芳學藝》一課的構想,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必要的調整,不當之處,請指導老師批評指導!
《梅蘭芳學藝》說課稿 篇2
《梅蘭芳學藝》一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勤學苦練”,將一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課我采用以“趣”導路,營造氛圍;以讀鋪路,感悟語言;以“行”拓徑,指導實踐,這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首先讓學生欣賞京劇片段,以及京劇變化多樣的臉譜和美麗的服飾,使同學們對京劇有個感性的認識。
二、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以京劇片段的欣賞,順勢引入文本的學習。介紹梅蘭芳,梅蘭芳9歲時去拜吳老師學藝,師傅說他不行,哪兒不行呢?小朋友自己讀完課文就知道了。
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眼睛沒有神兒”“料子”“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呢?接著我給孩子們設疑“要當好京劇演員,不光嗓子要好,身體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為舞臺上的演員要靠眼睛來表達內心的感情,比如:高興了,生氣了,難過了,都要靠眼睛來告訴觀眾。可如今,師傅發現梅蘭芳的眼睛沒有神兒,不具備唱好京戲的條件,師傅對他失望了,因此認為他不是唱京戲的料子。如果你是梅蘭芳,你會怎么想呢?梅蘭芳又是怎么做的呢?由此過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這段中的重點句是“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這句話是講梅蘭芳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練眼神的。我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句子,抓住重點詞語“緊盯”“注視”,試著讓同學來模擬演示文中梅蘭芳 “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注視水中游動的魚兒”。接著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生產生“苦”與“累”的真切體驗;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苦練”的含義.我適時進行小結:我們才看了一分鐘就這樣,想想梅蘭芳,他怎么樣?(常常)他的脖子酸了,痛了,沒有停下來,看的眼睛流出了眼淚,也沒有去休息,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決心呀!從而使學生心中升起對梅蘭芳的敬佩之情,并通過小組讀、男女讀等不同方式來進一步體會梅蘭芳不怕困難、勤學苦練的精神。然后引讀“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人們都說,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我緊緊扣住“眼睛會說話”來讓學生體會梅蘭芳眼睛的靈活。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通過引讀出示詞語“勤學苦練”,并相機板書。另外通過換詞練習,以及多媒體出示圖片,使學生對詞語的內涵理解的更真切。
三、以“行”拓徑,指導實踐。
最后我總結課文,并引出成語“勤能補拙”“人一己百,笨鳥先飛”“奮起直追”使學生再次受到任何事情都要“勤學苦練”的教育。
適當拓寬渠道,我布置了一個有選擇性的作業“喜歡閱讀的回家把課文都給家長聽,喜歡上網收集京劇資料的收集好資料我們一起來交流。”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研究。
《梅蘭芳學藝》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梅蘭芳學藝》。下面我從教材、教法、教法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說明: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侯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這段中的重點句是“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這句話是講梅蘭芳持之以恒地練眼神,不怕吃苦。尤其是“緊盯”和“注視”這兩個詞語要指導學生讀好,體會梅蘭芳練功的刻苦。
教學方法:根據低年級學生和課文的特點,我準備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教學設計:首先,我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團花圖案作背景,再輔以梅蘭芳的頭像做成課件出示,一開課,就營造出濃濃的民族味道,為學生了解京劇作了鋪墊。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梅蘭芳是世界著名的京劇大師”。當學生就該句質疑“京劇大師”時,可放一段梅派的代表作品《貴妃醉酒》選段,讓學生在聲相資料中,對京劇有個感性的認識,特別是對演員的眼神功夫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就可追問學生;這么傳神的眼睛要花怎樣的苦功夫才能練出來。學生自然就會到書中去找尋答案。這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句“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這樣就可通過自由練讀、指名讀、賽讀、范讀等方法指導學生讀懂、讀好這個重點句子。特別要提醒學生的是梅蘭芳練眼神看的物體都是運動的,所以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看,因而句中用了“緊盯”和“注視”這兩詞,非常準確。讓學生體會用詞要準確。
日子一長,梅蘭芳的眼睛靈活起來,會說話了。“那么他以前的眼睛是怎樣的呢?”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通過前后不同眼神的對比,使學生感悟到只要肯吃苦,就能獲得成功,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后,有所得,有收獲。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最后,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分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齊讀,進而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境界。
《梅蘭芳學藝》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梅蘭芳學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梅蘭芳小時候學藝時,師傅說他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第二自然段寫梅蘭芳沒有泄氣,堅持苦練,眼睛變得會說話了。第三自然段寫梅蘭芳終于成為了世界聞名的京劇大師。課文采用對比的手法,生動地說明梅蘭芳的成功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課文的重點在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梅蘭芳能成為京劇大師是經過他的勤學苦練的;關于“終于”這個詞語的說話練習。難點就是文中的一些詞語“唱戲的料子”、“眼睛會說話了”的理解。從這些出發,我設計了這些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認識2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終于”說話。
3、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詞語“緊盯”、“注視”、“料子”、“會說話”的意思。
4、懂得勤學苦練能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學生從小苦練基本功。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上課往往注意力不能長時間的集中,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作了較吸引學生眼球的課件,引起學生注意,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尋找疑問,再共同探討解決,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動手劃一劃、動眼看一看、動情演一演,通過自己的切身體會來更真切地感受體味文本內容。
學法:游戲法——學生對于游戲極為感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在詞語訓練的過程中,為改變一味枯燥的認讀方式,我采用讓學生參與沖關的游戲,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體驗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來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勤學苦練,由自身到他人,感受會更深刻。合作法——讓學生學會合作,在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體現自我能力,更促進團結。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掃除字詞障礙,讀通課文。通過課前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讓學生對京劇有所了解,對我國的國粹京劇有初步的認識。第二課時是學習課文的重點,采用游戲沖關讓學生有趣味的復習對詞語的掌握,接著留下“勤學苦練”、“世界聞名”、“京劇大師”三個詞語,引導學生回憶第三自然段的內容進行學習。這里采用了倒置的方法,讓學生先學習最后一段,接著老師質疑:如此聞名的京劇大師為什么師傅說他不是唱戲的料子呢?如此一來,讓學生產生疑問,帶著問題來學習下文,學生會充滿好奇心,從而順利地展開教學。第一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疑問,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主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老師的引導來解決疑問。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動手劃一劃找到描寫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句子,讓學生學會手腦并用。其中“緊盯”、“注視”讓學生來表演,其余學生觀察,然后獲得的理解會更真切,印象會更深刻。同時,讓學生進行一分鐘的眼睛練習,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來體會梅蘭芳當時訓練得辛苦。“眼睛會說話了”的教學,老師設計幾個場景,請小朋友來配合演繹,從表演者的眼中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觀察到的從他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情感,從而體會到眼睛會說話實質是眼神中能表現出一個人的內心情感。這時再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在有了深刻的體會之后更明白梅蘭芳的不易。在這里“終于”的說話訓練也是一個重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練說。在教學最后結合課文的主旨引出四個相關的成語: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不僅讓學生學會用這幾個成語來概括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這幾個成語的意思。第三課時則主要是知識的鞏固和一些生字的教學。
五、說板書設計
14、梅蘭芳學藝
沒有神兒——————會說話
勤學苦練
板書內容簡潔讓學生能一目了然,前后兩個詞語是對比的突出,下一個詞語則是前后變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