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孫麗華老師的《識字 8 》有感
觀看了孫麗華老師的《識字 8 》這一課,使我明白了原來識字教學也可以上得這么精彩,我不由得看了一遍又一遍,同時也反思了自己平時上的課的確有不足之處。
孫老師上課的每一個環節我都認真的觀看,很值得我學習。從出示生字“包”起,讓學生自己先認讀并追問:你是怎樣認識這個字的?并告訴學生識字的途徑不僅是課本中學,還可以從生活中學,只要留心觀察,就可以認識很多字。又如,在鞏固“抱、飽、苞、泡”這四個字時,孫老師安排了送字寶寶回家這一環節,學生把生字寶寶安全送回家后,進一步追問引導:“為什么花苞的“苞”要選草字頭呢?”讓學生結合字義來識字,同步出示了花苞的圖片,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加深了字的認識,也初步滲透形聲字形旁表意的特點。孫老師對“飽”字的處理非常的到位有新意、自然流暢:先用課件飽滿的花生和干癟的花生作對比,認識飽滿的含義之一即 是有豐滿、充實的意思; 接著筆鋒一轉,除了說食物飽滿, 還指充滿感情的樣子,如精神飽滿 ,比如同學們現正在精神飽滿的上課。再如 ,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形聲字”時,首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對比發現“抱、飽、苞、泡”這四個字的相似點——“這四個字長得太像了,就像是四胞胎,你怎么分清這四個字?”學生的發言僅停留在字形相同,都有“包”的基礎上,引導:“看拼音,你們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學生最終發現,四個字的韻母相同,都有“ ao ”。于是教師小結:像這樣的字形相像、拼音也很相似的字叫“形聲字”。就這樣,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很順暢地完成了形聲字這個新知識的教學。還有在進行每一個生字的書寫前,教師都安排了讓學生說一說“要寫好這個生字,你有什么好的建議讓大家分享”這個自主寫好字的環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必要的總結概括。總之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教師總是先把學生推到“課堂的舞臺的前沿”,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培養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總之,感謝國培給我帶來了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個人素質也得到提高,特別是自己的總結能力一次一次的得到提高。雖然很累,但心里覺得很幸福。有什么比學的東西更讓人快樂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