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反思4篇
自主合作---《小鷹學飛》教學反思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在教學中我發現:
課文的第5、6自然段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有了兩次學習的經驗,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把握以下這兩點:
一、融情入境,品詞析句,培養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應腳踏實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閱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
黃梅中心小學 趙艷麗
《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全文共6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小鷹飛到大樹上面、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時,老鷹對它的教育。課文配有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教學中充分發揮圖畫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思維、想象的拓展。另外,課文朗讀上,重點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朗讀。如第一次飛行,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語,再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小鷹自以為能飛到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算學會了,體會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有了情感的體驗,就不難體會文章內容,再來朗讀老鷹的話,就不難理解老鷹為什么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還差得遠呢”這句話的意思。
課文學習上,采用“以扶代放”的方法學習課文,因為課文層次很清楚,可以根據“飛行的次數”把課文分成三大段,重點指導第一大段(1~~2自然段 小鷹第一次學飛),注重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導讀第二大段時(3~~4自然段 小鷹第二次學飛),半扶半放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理解老鷹說的“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這句話的意思。導讀第三大段時(5~~6自然段 小鷹第三次學飛),教師可適當放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使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了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顯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短促了,以及后來不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的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