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反思4篇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我致力于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閱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
教學反思----《小鷹學飛》隨文練筆的對話練習
常州市蘆墅小學 談彩萍
本學期,我校語文微型課題是“寫具體,寫生動-----隨文練筆的有效指導”。在日常課堂中,我緊緊圍繞這一課題展開教育。
本單元課文全是童話,人物對話生動而又符合人物個性,提示語動作,神態描寫十分具體貼切,因而在本單元,我想隨文安排幾次對話訓練。
《小鷹學飛》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第一次進行隨文練筆的對話練習。我把教學目標定為:能生動具體地寫一次簡單的對話。在借班上研究課之前,我進行了兩次嘗試:
第一次,在課前,我布置我班學生回家寫一次對話,學生交上來的作品全部是“我說”“媽媽說”,“她說”,提示語顯得十分蒼白,毫無生動性可言,這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也就是要通過課文中的對話教學,來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動作,神態來寫好提示語。
第二次,我在我班進行教學嘗試,通過讀課文對話,找字詞及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都能在指定的語境中,在提示語中加上動作,神態,從而使對話變得生動了些。但大部分學生還是只會運用“高興”“難過”這樣的詞,極少數同學在表示高興時,會用上動作:又蹦又跳,親了一口,跳起來。如果說,這還差強人意,那后面一個教學環節“回憶生活中的一次對話,生動具體地寫下來”就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前面的教學環節都很順利,學生寫的一塌糊涂,還拖了十幾分鐘的課。
試上下來,我不斷地思索:這是為什么呢? 太難了嗎?鋪墊不夠嗎?細細思索,我覺得這是第一次寫對話,要學生立刻脫離語境寫一段對話的確太難,脫離語境可以放在本單元結束以后進行。另外,還可以給學生一些詞,讓他們積累。
于是,我在上研究課時,課前我給學生一些表示高興,難過的詞語,在隨文練筆時,把自由寫改為選擇出示的語境之一寫,學生寫下來,寫的較為生動具體。
但在兩堂課上,都反映出同一個問題:學生積累太少,語言匱乏。可見,要提高隨文練筆的有效性,平時還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