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破殼的“丑小鴨”——《丑小鴨》的生成與反思
二、對學情的估計不足,導致生成應對的乏力。
這個教案除了一處,對學生會產生哪些情況缺乏必要的預設。因此教師的如何應對就顯得有些乏力。我還依稀記得,那天在上這課時我說了無數遍“你的朗讀(發言)讓我感動……”以至于課后我的同事們開玩笑地稱我為“感動牌老師”。事實上,由于教師應對引導的語言由于沒有經過精心地預設,在實際課堂上,感覺無論是孩子和老師都沒有融進去,特別“感動”也只是我當時的無奈口號罷了。
三、將綜合性學習標簽化,形式主義讓美顯得可笑。
當時正是新課標頒布的時候,打破學科界限,開展綜合性學習成為各個課堂的熱點。我在這課的教學中趕時髦貼了這樣一張“標簽”——用多種形式表現天鵝的美。
這樣的設計初衷是讓孩子進一步體驗天鵝的美,丑小鴨變成天鵝的幸福心情?墒窃趯嶋H試教過程中,由于孩子的繪畫基礎、時間安排等原因,事實上這個環節很難落實,老師們都建議我去掉這個環節。但是因為自己當時對新課標僵化、機械的理解,正式上這一課時,我還是保留了這個環節。結果,孩子黑板上畫的天鵝像鴨子,引得孩子們哄堂大笑,排練舞蹈的孩子因為文本的篇幅太短沒幾個動作就草草了事。通過朗讀對天鵝的美的感覺,對丑小鴨心情的體驗反而在這鬧嚷嚷的“綜合性學習”中消失得差不多了。
在思索中,我不斷地打磨。在征求了老師們的意見與建議之后,我在原教案的基礎上形成了這樣一個新的教案,并進行了試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案的呈現
丑小鴨(第二教時)
一、文本內容
浙江省編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朗讀,體會丑小鴨曾經的不幸,以及最后成為天鵝的無比快樂的心情。
2、在反復朗讀感悟中,在讀了安徒生的生平后,領會到面對不幸要有信心,能用一兩句話與同學交流感受。
3、通過渲染氛圍、品讀課文,滲透美感的熏陶,培養同情弱者、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
三、教學過程
1、自然引入,回憶前文,一讀重點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曾經是這樣難看的丑小鴨,終于長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長又軟的脖子,豐滿有力的翅膀,漂亮極了!丑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
引讀。
2、聯系生活,品第二段,二讀重點句。
此時此刻,曾經經過的一幕一幕都浮現在丑小鴨的腦海里,他想到了在家里時那一段不快樂的日子。
①指名讀。
②傷心極了的丑小鴨心里是怎么想的?(自由讀這一段,說說丑小鴨那時的想法,帶著你的體會再讀這一段)。
他想:哥哥姐姐,我雖然長得丑,但是沒有妨礙你們,你們為什么欺負我啊?
是啊,長得丑不是丑小鴨的過錯啊,可是大家卻因為這一點討厭他。丑小鴨多傷心。≌埬阕x。
他想:媽媽本來最愛自己孩子的,卻就因為我長得丑,不喜歡我,我還是離開吧。
你體會得真好,媽媽本來應該是最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卻因為丑,就不喜歡丑小鴨了,丑小鴨多難過!請你讀。
同學們聽出來了沒有,兩位同學最有感受的地方不同,讀法也不同。
帶著你對丑小鴨的傷心的感受,請你再讀這段。
自由讀。
③同學們, 你曾經有過傷心的時候嗎?因為什么傷心呢?
你的感受非常真切。
從你說話的語氣中,我感受到你現在回憶起來還是非常難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