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fā)現(xiàn)教學案例
師:有一次,達爾文乘船到海洋中的小島上去考察,他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到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
師:是呀,他發(fā)現(xiàn)島上有兩種昆蟲,一種是——
生:翅膀特別大的。
師:另一種是——
生:沒有翅膀的。
師:那翅膀小的昆蟲到哪去了呢?這讓達爾文感到非常——
生:奇怪
師:你能用動作加朗讀來讀懂“奇怪”嗎?(指導朗讀)
生:他看到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讀時,滿臉疑惑,并側(cè)過腦袋,用一根手指指著腦袋。)
師:請你上來為大家讀一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看他有沒有讀懂奇怪?
生:他讀懂了,他臉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他讀出了“奇怪”的語氣。
師:他用“語氣”和“表情”告訴我們,他已經(jīng)讀懂了“奇怪”。讓我們也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句子。
師:只要我們像達爾文一樣,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就能發(fā)現(xiàn)許多奇怪的事情。
(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昨天我家的燈突然全都滅了,我感到非常奇怪。
生:奇怪!今天媽媽怎么給我買了那么多好吃的東西?
生:我發(fā)現(xiàn)媽媽的頭上有白頭發(fā)了,感到很奇怪。
生:今天我們的美術老師怎么又沒來,我感到很奇怪。
生:奇怪!我的大門牙掉了很長時間了怎么還沒長出來呢?
師:小朋友可真會發(fā)現(xiàn),那當你碰到奇怪問題時,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會問大人。
生:我會動腦子想。
師:達爾文和小朋友們一樣,也開始了動腦子觀察研究。讓我們從第三小節(jié)中去找找達爾文是怎么做的。
生:自讀第三小節(jié)。
師:達爾文是怎么做的?
生:反復觀察比較
生:達爾文捉來許多昆蟲,反復觀察比較,終于找到了答案。
師:對,達爾文對昆蟲進行反復 觀察 比較。在這三個詞語中,你理解哪個詞語的意思?
生:我理解“反復”。“反復”是說達爾文看了一次又一次。
師:他是怎樣看的呢?
生:很仔細的看。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知道他是很仔細的看的呢?
生:觀察。
師:仔細地看我們就可以說是——
生:觀察。
師:他不僅一遍又一遍的觀察,還一遍又一遍地——
生:比較。
師:多么認真啊!多么——
生:多么細心啊!
生:多么有耐心啊!
師:正是他對很多的昆蟲進行反復觀察比較,終于——
生:找到了答案。
師:讓我們用讀來夸夸他的認真、細心和耐心。
生:齊讀。
(評析)
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步引導,以抓關鍵詞“奇怪、反復觀察比較”為突破口去學習課文的語言。但如何更好地讓學生“讀得進,悟得出”呢?我是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讀自悟,采用不同的形式去讀課文,將課文語言吸收進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加動作朗讀)去駕馭課文語言,最后,再將內(nèi)化了語言加以運用。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既主動,又輕松,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了課文語言,有效地進行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