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教學案例分析
《恐龍的滅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全文以科學家們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為線索,介紹了恐龍滅絕的五種原因。教學時,我結合低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明確“以讀導學”為課堂的主要模式。把課文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意思,在讀中,積累、感悟,內化課文的知識;在讀中,思考、質疑,提高認識水平。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恐龍滅絕這個謎有探索的強烈欲望,懂得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激趣引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討論一個有趣而又神秘的話題,這個話題是關于屏幕上這個龐然大物的。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嗎?我們來認認“恐龍”這兩個字,跟我一起來板書。認讀“恐”齊讀“恐龍”
2、想不想去看看恐龍?我們一起回到恐龍時代去看一看這些讓人著迷的史前動物吧。(放課件)
解說:大約在兩億多年前,龐大的恐龍家族是地球的主人。它們自由自在到處漫游,足跡遍及整個世界。
可是,今天,我們只看見了這樣的恐龍。(出示恐龍化石課件)這還是活生生的恐龍嗎?它們怎么了?
(點擊課件出示課題)板書完整課題,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指板書齊讀。你們知道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嗎?
生1:我是從書上知道恐龍是因為火山噴發而滅絕的。
生2:我是從電腦中知道是因為地球上突然變得太冷,被凍死的。
生3:我還從網上知道,關于恐龍滅絕的說法有很多種。
[點評:學生在交流中興趣盎然,并通過交流擴大了信息量,豐富了知識積累。此教學設計與運用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倡導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將課外與課風有機結合起來。]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要想解開恐龍滅絕的原因,我們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出自然段。
生:自由讀書,勾劃。
師:巡視,了解學生讀書情況。
三、創設情境,學習生字
師: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躲藏在這五個自然段中的生字詞,認識嗎?瞧,恐龍也來參與我們的學習了,你認識幾號恐龍,叫出它們的名字,就有一份收獲呢。(課件出示恐龍,認一種恐龍后,再學生字。)
生:識恐龍,學生字。
師:恐龍帶來的生字,有些來到了這段話中,自己先讀一讀。誰來讀。(出示由生字組成一段新聞)
生讀
師:在我們的家鄉有這樣一件讓全世界的矚目的事,多自豪呀!誰再來讀。
[點評:識字是讀寫的基礎,人教版實驗教材對此十分重視,本課有15個要求認識的字,用課件先出示學生喜愛的恐龍,學生邊了解各類恐龍邊學習生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還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換語境再識字,鞏固對生字的識記,使書本內外有機結合,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
過渡:新疆奇臺恐龍化石的現場發掘,更引發了我們去探尋恐龍滅絕這個謎。拿出鉛筆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課文中關于恐龍的滅絕有幾種說法。(注意默讀要求,做到不指讀,不出聲。)
[點評:過渡自然,環環相扣]
四、學習課文
師:標注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同桌交流。
[點評:鼓勵學生討論、交流,與他人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
師:有幾種說法呢?
生:五種。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五種說法。
師引讀第一段,
生:(接讀)第一種說法是……
師:地球上變得十分寒冷。來,試一試,能像老師這樣讀嗎?
生再讀。
師:這下我聽出來了,真是太冷了。
[點評:指導學生朗讀,沒有給學生講朗讀的技巧,而是先給學生進行示范,教師的美讀,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大的裨益,也對語言的積累大的裨益。]
師:還真是五種說法呀,但有關恐龍滅絕僅僅只有這五種說法嗎?你是從哪知道的。 板書…… (邊板書邊說,剛才同學們就說了好幾種呢!)